土在冻融过程中水、热、力的相互作用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GFFFA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界温度变化时,土体会发生冻结或者融化。土的冻结和融化直接是一个温度场变化的过程,然而由于冻土的特殊性,在冻结和融化过程中其内部温度场的改变会导致土中孔隙水发生迁移、应力状态发生变化以及土体产生变形。应力、含水量等诸多因素的改变会影响到冻土的热学性质,反过来又加剧了温度场变化的复杂性。这种发生在冻土中的水热力相互作用是冻胀、融沉等冻土特有自然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因此对冻土水热力的相互作用及变化规律的研究在冻土学及冻土工程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论文依据由简入繁的原则,根据研究的内容的侧重点,先单独研究冻土内温度场的变化规律,然后考虑温度与水的相互作用建立水-热耦合模型,最后综合考虑水、热、力的相互作用建立水-热-力三场耦合数学模型。在数值模拟方面,本论文主要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多物理场耦合分析软件。由于Comsol Multiphysics具有灵活地自定义微分方程以及任意扩展物理场的特点,因此本论文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和推导的数学表达式可以方便地应用该软件来模拟实际问题。   整理青藏高原季节性冻土区的实际观测资料结合数值计算结果,考虑冻土相变过程,分析了不考虑水分迁移及冻胀作用情况下的冻土温度变化规律。以下垫面附面层底部作为计算温度场上边界,上边界温度值为气温与附面层温度增量之和,下边界采用热流边界,计算了青藏高原季节性冻土区天然地面下的温度场,计算结果总体与实测值符合较好。预测了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季节性冻土地区公路路基50年内的温度场。计算表明,5年之后路面下最大冻结深度减少0.4m;20年之后路面下垫面附面层以下全部退化为融土,天然地面下最大冻结深度减少1m;50年之后路基附近季节性冻土大部分消失,仅在远离路基的天然地面下分布着很薄的季节性冻土层。   根据已有文献,提出水分迁移驱动力的简化公式,忽略孔隙水压力的作用,建立起水-热耦合模型,并通过一个数值算例,定性分析温度场对于水分迁移的作用。计算表明,冻结过程中冻土内含水量增大,当温度场稳定时,含水量有一直增大的趋势,有可能在冻结锋面附近形成冰透镜体。冻结锋面附近由于相变存在,而且由于冻融土热参数不同,温度分布曲线在冻结锋面附近存在“拐点”。数值计算结果与水分迁移实验结果对比表明,数学模型预测的温度和水分变化规律趋势与实际情况是符合的。   考虑有外载作用时,孔隙压力、温度对于水分迁移的驱动作用,提出冰透镜体的判断准则,建立起一维饱和冻土水-热-力三场耦合模型。模拟了一个10cm高圆柱体土样冻胀过程中的温度、水分、孔隙压力及变形的变化,结果表明冻土内含水量增大而融土内含水量减小,在一定时间后,开始产生冰透镜体。在冻土内水分迁移并冻结导致孔隙增大,孔隙压力也增大,在融土内空压为负值,可以保证水分从外界被吸附到土样内。冻土内由于迁移的水分和原位水发生冻结导致体积增大,融土的负压导致有效应力的增大进而使得土体被压缩。土样总的冻胀量随时间基本呈线性变化。对融化固结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计算表明融化深度随时间增大,增大的速率由快逐渐变慢,比史蒂芬公式计算的融化深度较小。融化固结过程中的超孔隙水压力要远远小于正常固结的超孔隙水压力。融化固结沉降量小于正常固结沉降量,后者约为前者的3倍。
其他文献
海上风能资源的规模化利用已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众多沿海国家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新战略,近十几年来得到持续快速的发展。基础结构作为海上风力发电机的支撑结构,其安全性影响到
该文以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为主要研究对象,在传统的深基坑支结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有限层单元法计算支护结构内力的方法,将土体划分为条形单元,并推导
索穹顶结构是一种基于张拉整体思想的新型预应力结构,它是一种由索、杆及膜组成的柔性空间结构体系。索穹顶结构能够充分发挥钢材的抗拉性能,具有造型优美、自重轻、稳定性好
我国西部地区具有全球最独特、最复杂的地质构造。第四纪以来,新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频繁,活动断裂发育。广甘高速公路位于四川省三大活动性断裂之一的龙门山断裂带的北段,地处青
目前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将国际水协(IWA)开发的活性污泥数学模型广泛的应用于污水生物处理工艺的研发、设计及运行管理。但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还十分滞后,尤其是工业废水处理工
颗粒阻尼技术利用填充于结构内部或附属空腔内的金属或非金属颗粒碰撞和摩擦作用产生的阻尼效应以减轻结构振动,具有减振效果好、作用频带宽、布置灵活等优点,在航空及机械振动
通过实地走访、文献调研、专家咨询等方式收集了三峡库区流域小城镇污水厂的建设和运行状况,结合模型计算,着重研究了在备选工艺确定的条件下如何系统、全面、客观和科学地对小
随着社会的发展,土木工程结构越来越大型化,势必对保证结构在施工和运营阶段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立一套系统的有效的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对保证结构的安全施工和正常
外包U型钢-混凝土组合梁作为一种新型组合梁,因其承载力高、刚度大、延性好等优点,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迅速的发展。本文在收集国内外已有研究资料的基础上,通过
再生混凝土结构的应用与发展,是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国内外学者和工程界十分关注。以往,有关再生混凝土结构的研究,多数集中于再生混凝土材料性能和再生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