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计模式是审计理论和实务中的重要问题,在审计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依次出现了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在审计实践中产生的,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高风险环境,以风险评估为中心的审计模式。作为现代审计的新思路,风险导向审计肩负着弥合审计期望差距,降低审计职业风险的重任。风险导向审计代表了现代审计发展的趋势,该模式的出现对审计理论与实务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目前我国对这种新的审计模式运用严重不足,多数会计师事务所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审计模式上。有些事务所按照账项基础审计模式操作,把审计的主要精力放在具体交易事项或期末余额的细节测试上,许多审计人员进入审计现场后往往都试图通过大量的凭证审核及其在会计系统内的周转来发现问题。也有些事务所采用制度基础审计,将审计的重点放在对内部控制制度各个控制环节的审查上,目的是发现内部控制制度的薄弱之处,找出问题发生的根源,然后针对这些环节扩大检查范围。当然还是有少数会计师事务所实施了风险导向审计,但是选择的也多为控制风险导向审计,一种植入审计风险模型的制度基础审计模式,对经营风险导向审计的运用少之甚少。基于这种背景,本文在借鉴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及其应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国内外研究成果回顾。本部分主要对国内外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这些研究成果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应用情况,认为虽然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体现出一种历史的必然性。第二部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相关理论。本部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依次为:审计模型演进、审计风险的定义、审计风险模型及评价。第三部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流程。本部分介绍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流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计划阶段更加强调系统和全面地分析被审计单位及其所处的经济环境,以便从整体上把握企业的风险。第四部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应用。本部分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应用的必要性进行分析。随着我国审计风险准则的制定,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应用是必需的,也是可行的。当然,作为新生事物,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应用会遇到许多困难,比如难以对企业进行有效的评估、缺乏审计所需的信息、注册会计师专业判断能力较差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