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DCE-MRI及IVIM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目的:探讨DCE-MRI及IVIM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资料及方法:对2016年11月至2018年01月间207名乳腺病变患者进行乳腺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及体素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成像扫描,其中乳腺良性病灶103例(共115个病灶),乳腺恶性病变及癌前病变104例(共106个病灶),均为女性患者,年龄2590岁。DCE-MRI图像采用Omni-Kinetic软件进行后处理,运用改良Toft模型,手动勾画病变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得出病灶的定量参数Ktrans、Kep、Ve、Vp图及相应的值。IVIM图像运用MITK-Diffusion软件进行处理,根据平扫及对比增强所得的图像确定病灶区域,在IVIM对应的层面及对应区域勾画ROI,通过软件后处理后得出参数f、D、D*图及相应的值。应用GraphPad Prism 6统计软件对定量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参数符合正态分布用均数±标准差(mean±standard deviation,`x±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参数用中位值(四分位数)[median(Quartile)][M(P25,P75)]表示。比较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的DCE-MRI定量参数Ktrans、Kep、Ve、Vp值及IVIM参数的f、D及D*值的统计学差异,参数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特征的用t检验;参数不符合正态分布和/或方差不齐的用Mann-Whitney U检验,a取0.05,P<a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绘制DCE-MRI及IVIM的参数ROC曲线,计算出AUC,并得出各参数的最佳诊断临界值、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DCE-MRI技术在乳腺良性病变及恶性病变(包括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中,Ktrans、Kep值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值均<0.001),Ve、Vp值未见统计学差异(P=0.219,P=0.729),ROC曲线显示Ktrans、Kep值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AUC=0.958,AUC=0.950)。IVIM技术在良性病变及恶性病变(包括乳腺导管内癌)的鉴别诊断中,f、D值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值均<0.001),D*值未见统计学差异(P=0.073),ROC曲线显示D值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AUC=0.962)。结论:DCE-MRI定量参数Ktrans、Kep及IVIM的参数f、D可以鉴别乳腺病变的良恶性,其中Ktrans、Kep、D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对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特异性具有重要的价值。第二部分DCE-MRI及IVIM技术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中的价值目的:探讨DCE-MRI及IVIM技术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疗效评价中的价值。资料及方法:纳入2016年11月至2018年1月期间穿刺病理确诊为乳腺癌并进行术前NAC 42名患者,年龄2689岁。乳腺癌NAC化疗采用EC方案,21天一个疗程,共四个疗程。在NAC前、第1疗程末及第4疗程末进行乳腺磁共振DCE-MRI及IVIM检查。运用Omni-Kinetic及MITK-Diffusion软件分别对三次DCE-MRI及IVIM图像进行处理分析,得出病灶DCE-MRI定量参数Ktrans、Kep、Ve、Vp及IVIM的参数f、D及D*图及相应的值。参照RECIST标准,对乳腺癌NAC的疗效进行评价,将研究资料分为两组: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及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合并视为有效组;病变进展(progression progress,PD)及病变稳定(stable disease,SD)合并视为无效组。应用GraphPad Prism 6统计软件分析病变的Ktrans、Kep、Ve、Vp、f、D及D*值在有效组与无效组之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参数符合正态分布用(?)±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参数用M(P25,P75)表示。当各参数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特征时,比较组间参数的差异用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当各参数不符合正态分布和/或方差不齐时,比较组间参数的差异用Friedman检验。α取0.05,P值<α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纳入46个病灶,其中有效组31个病灶(CR:6个,PR:25个),无效组15个病灶(SD:10个,PD:5个),运用后处理软件分析测定病灶的Ktrans、Kep、Ve、Vp、f、D及D*值。分析病灶在NAC前后形态学变化,在有效组及无效组中,病灶最大径在第1疗程末与NAC前未见统计学差异(P=0.090,P=0.740),有效组病灶最大径在第4疗程末较NAC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无效组病灶最大径在在第4疗程末较NAC前未见统计学差异(P=0.992)。对DCE-MRI及IVIM参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有效组Ktrans、Kep及IVIM的D值在第1疗程末与NAC前、在第4疗程末与NAC前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值均<0.001),DCE-MRI的Ve、Vp及IVIM的f、D*值在第1疗程末与NAC前、在第4疗程末与NAC前未见统计学差异(P=0.990,P=0.170;P=0.057,P=0.452;P=0.745,P=0.676;P=0.437,P=0.275);在无效组中,Ktrans、Kep、Ve、Vp、f、D及D*值在第1个疗程末与NAC前、在第4个疗程末与NAC前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352,P=0.567;P=0.105,P=0.069;P=0.069,P=0.631;P=0.414,P=0.171;P=0.168,P=0.262;P=0.096,P=0.938;P=0.879,P=0.221)。结论:DCE-MRI定量参数Ktrans、Kep及IVIM的参数D对乳腺NAC的疗效评价早于基于形态学变化的RECIST标准,因此DCE-MRI及IVIM技术对乳腺癌NAC具有早期准确评价作用。第三部分乳腺癌NAC疗效与lncRNA SPRY4-IT1表达差异的相关性目的:通过分析lncRNA SPRY4-IT1在乳腺癌NAC后组织中的表达,探讨SPRY4-IT1表达差异在乳腺癌NAC化疗中的意义。资料及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间37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的肿瘤组织,年龄2689岁。采用RT-PCR检测目的基因在乳腺癌NAC组织中的表达量,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方法检测所选的lncRNAs在有效组及无效组之间表达水平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采用Spearman法分析与NAC疗效相关的lncRNA与磁共振定量参数在乳腺癌NAC前后的变化与之间有无相关性。α取0.05,P<α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lncRNA SPRY4-IT1在乳腺癌NAC有效组与无效组的表达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乳腺癌NAC中lncRNA SPRY4-IT1表达水平与乳腺癌NAC有效组Ktrans、Kep、Ve、Vp、f、D和D*在NAC前后的变化未见相关性(P=0.470,P=0.144,P=0.114,P=0.666,P=0.920,P=0.183,P=0.426);乳腺癌NAC中lncRNA SPRY4-IT1表达水平与乳腺癌NAC无效组的Ktrans、Kep、Ve、Vp、f、D和D*值NAC前后的变化未见相关性(P=0.899,P=0.145,P=0.833,P=0.443,P=0.461,P=0.759,P=0.264)。结论:lncRNA SPRY4-IT1可作为乳腺癌NAC的靶向分子标志物,为乳腺癌的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