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语在翻译作品中的交际有效性研究——基于《红楼梦》两译本比较

来源 :宁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ihe_88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英语,作为世界英语的一员,产生于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它遵循标准英语语法,为英语母语人士所理解。它受中文影响,具有独特口音和措辞。  语言和文化关系紧密,中国英语受中国文化和语言习惯影响,并将其如实反映。它是中国文化的有力载体,能够帮助我们抵御西方文化入侵,抵抗英语语言帝国主义。  本文主要探究中国英语在跨文化交际翻译中的交际有效性。在跨文化交际翻译中,有效的交际指读者能够领会原著者所传达的信息。译者,作为读者与原著者间的媒介,其翻译应忠实于原文,同时保证读者能够理解其译文。  本文以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英译本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霍克斯和杨宪益的两个经典翻译版本。因译者的翻译目的和翻译策略不同,霍克斯的翻译更加贴近标准英语,而杨宪益的翻译则采用了大量中国英语。将霍克斯的英译本作为参照,杨宪益译作中的中国英语更加明显。本文将对杨译本中的中国英语的交际有效性进行深入探讨。  杨、霍两译本自出版以来,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认同,证明了杨、霍两译本的交际有效性。鉴于读者对译文的理解因人而异,故在本篇研究中将其设为常量,而将译者对于原著的忠诚度作为研究中心。对杨译本中的中国英语交际有效性研究将从词汇、句式和语篇特点上进行分析,援引剖析两译本中的大量例子。通过对原文本深层文化意义的分析,联系语言与民族思考方式和民族文化的关系,得出杨译本中的中国英语有效传达了原著意思,保持了中国语言之精华。  因此,中国英语在翻译活动中,能够忠实反映原著意义,传播中国文化,具有交际有效性。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和汉英翻译中,中国英语应被广泛采用。
其他文献
翻译大赛在我国翻译事业的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每年众多的翻译大赛为我国翻译事业的进步挖掘和输送了大批的翻译人才。在这些翻译比赛中,最权威的当属“韩素音青年翻
炎热的台湾台东北部,美丽的泰源幽谷山区,在一处烟雾弥漫的工作坊里,火红的窑口冒出熊熊烈火,一块块二十公斤的木材,夹带着陶艺家的汗水,被扔进窑口,这需要充沛的体力,更需要持久的耐力。烧窑一炉,就要持续十多天不能中断,团队的同心合作,日复一日,多年努力耗尽家产,终于烧出了陶艺家的梦想,烧出中国人的灰釉光彩,让灰釉青瓷1500年的断代,在历史的今天获得融合,接轨汉唐以前的灰釉青瓷技艺。  福建女婿、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