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新常态下,国有企业面临着严峻的宏观经济和市场环境考验,高管作为企业的“中枢”是企业能否焕发生机的重要因素。美国学者Hambrick和Mason于1984年提出了高阶管理理论,认为高管背景对经营决策和企业绩效都有显著影响。本文以2015—2018年A股上市国有企业为研究样本,试图探究“高管年龄-企业绩效”和“高管年龄-关联交易-企业绩效”两条影响路径,实证研究了高管年龄、关联交易、企业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关联交易的中介效应,得出结论如下:
(1)高管年龄与企业绩效显著相关,呈U型关系。
高管年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54岁之前,高管年龄与企业绩效显著负相关;54岁之后,高管年龄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本文认为,2015年之后经济进入新常态,国有企业提质增效需要创新作为驱动引擎,年轻的高管能够更好地应对变化的市场环境,引领变革带动企业绩效提升。随着年龄增大,年轻高管的“创新效应”的边际效用不断减小,与之对应的是年长高管有着更丰富的社会资源和处理政企关系的经验,并在峰值之后占据主导地位。
(2)高管年龄与关联交易显著正相关。
企业业绩是国有企业高管晋升的重要依据,随着年龄增加和任期天花板临近,其有更强的动机通过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以实现晋升或保住职位。同时,年龄越大的管理者越具有“急流勇退”的心理,出于个人声誉和名望考虑,通常会人为地通过关联交易扩充企业盈余,以获得职业生涯更好的政绩。另一方面,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直接或间接与企业会计利润相联系,因此年龄越大、越接近任期结束的管理者可能在晋升无望的情况下,企图通过关联交易的手段做大业绩以获得更多的货币报酬。
(3)关联交易与企业绩效显著负相关,呈U型关系
关联交易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即随着关联交易规模增大,企业绩效先减小后增大。当关联交易规模较小时,掏空效应占据主导地位,关联交易规模超过125亿元后,其效率促进效应将得到体现,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关联交易与企业绩效之所以呈现U型关系的原因是,当前国有企业正处在混合所有制改革阶段,且外部监管体系尚不成熟,国有企业在混改以及日常经营中,为引入战略投资者或维护渠道及市场地位,发生的关联交易可能并不以经济效益化最大化为目的,存在非公允交易,导致企业绩效下滑。只有在关联交易规模足够大时,缩小交易成本的效用才能在企业绩效上得到体现。
(4)关联交易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本文采用Baron和Kenny提出的逐步法对关联交易的中介效应进行实证检验,证明关联交易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1)高管年龄与企业绩效显著相关,呈U型关系。
高管年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54岁之前,高管年龄与企业绩效显著负相关;54岁之后,高管年龄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本文认为,2015年之后经济进入新常态,国有企业提质增效需要创新作为驱动引擎,年轻的高管能够更好地应对变化的市场环境,引领变革带动企业绩效提升。随着年龄增大,年轻高管的“创新效应”的边际效用不断减小,与之对应的是年长高管有着更丰富的社会资源和处理政企关系的经验,并在峰值之后占据主导地位。
(2)高管年龄与关联交易显著正相关。
企业业绩是国有企业高管晋升的重要依据,随着年龄增加和任期天花板临近,其有更强的动机通过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以实现晋升或保住职位。同时,年龄越大的管理者越具有“急流勇退”的心理,出于个人声誉和名望考虑,通常会人为地通过关联交易扩充企业盈余,以获得职业生涯更好的政绩。另一方面,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直接或间接与企业会计利润相联系,因此年龄越大、越接近任期结束的管理者可能在晋升无望的情况下,企图通过关联交易的手段做大业绩以获得更多的货币报酬。
(3)关联交易与企业绩效显著负相关,呈U型关系
关联交易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即随着关联交易规模增大,企业绩效先减小后增大。当关联交易规模较小时,掏空效应占据主导地位,关联交易规模超过125亿元后,其效率促进效应将得到体现,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关联交易与企业绩效之所以呈现U型关系的原因是,当前国有企业正处在混合所有制改革阶段,且外部监管体系尚不成熟,国有企业在混改以及日常经营中,为引入战略投资者或维护渠道及市场地位,发生的关联交易可能并不以经济效益化最大化为目的,存在非公允交易,导致企业绩效下滑。只有在关联交易规模足够大时,缩小交易成本的效用才能在企业绩效上得到体现。
(4)关联交易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本文采用Baron和Kenny提出的逐步法对关联交易的中介效应进行实证检验,证明关联交易具有部分中介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