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教育发展及相应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尤其是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主力军的高校大学毕业生,他们的就业问题更是备受政府和社会所关注。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从“统包统配”到“供需见面”,到“双向选择”,再到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的制度变迁,是与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市场化有利于我国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近几年由于各级政府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国有企业深化体制改革、减员增效,事业单位改革的逐步深入,使国有制单位这些传统的就业领域对毕业生的需求相对萎缩,而新的就业渠道如非公有制单位,由于政策和措施不配套,以及毕业生本身受精英教育理念的影响,尚不能大量吸纳大学毕业生。同时,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人数成倍的增长,使得高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显得更加严峻。因此加强对扩招后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成因与政府对策的研究,对于缓解扩招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以下四个部分对扩招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与政府的对策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与探讨。 第一部分首先分析论述了我国高校扩招后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指出高校的扩招是中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要求,并对扩招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概况、就业特点和就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与分析,为后续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提供了客观依据。 第二部分对扩招后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进行了成因分析。首先通过扩招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相关性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高校扩招并非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所在;相反,通过高校扩招可以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其就业。其次对扩招后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行政环境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指出机构改革和经济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结构性矛盾、精英教育理念的根深蒂固、人事制度改革的相对滞后等,是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行政环境因素。再次,对我国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演变和扩招后政府就业政策的变化进行了论述,指出政府在大学扩招后主要是通过宏观调控和法规建设来行使其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行政管理职能的。 第三部分对美国和日本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模式进行了比较,并由此提出了某些借鉴与启示:即在今后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上,应逐步转变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政府的主要职责应是政策指导、人才预测、信息服务、必要的宏观调控管理和法规建设;政府要逐步下放高校办学及就业工作的自主权和真正实现用人单位的用人自主权。提出了政府在今后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中要实现由“过程管理”模式向“目标管理”模式过渡的建议。 第四部分在前三个部分分析和论述的基础上,从五个方面阐述了扩招后政府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上的政策建议:(1)重视经济发展,扩大就业需求;(2)继续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3)构建符合“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四化标准的更加完善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4)强化高校以就业为主导的办学指导思想,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5)加强大学毕业生就业宣传和指导力度,使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其中适时地和创新性地提出了高校招生不转户口,改革高校毕业生就业计划申报审批制度和取消毕业生见习期等可行性政策建议供参考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