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氧化氯酚过程中生物毒性的演变规律及机制研究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ring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臭氧氧化工艺具有反应迅速、流程简单、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已广泛应用在水处理中。然而,由于臭氧的部分氧化特性,在处理某些有机污染物的过程中常会生成生物毒性高于母体污染物的中间产物,导致出现水体生物毒性升高的现象。为了探究臭氧氧化氯酚类物质时工艺的安全性,本论文研究了臭氧氧化2-氯苯酚(2-CP)、3-氯苯酚(3-CP)以及4-氯苯酚(4-CP)过程中急性生物毒性的演变规律,并寻找急性生物毒性的可能替代指标;初步识别了臭氧与氯酚反应中生成的高毒性中间产物;探究了氯酚臭氧化后对活性污泥的呼吸抑制毒性,并使用活性污泥法去除急性生物毒性。
  臭氧氧化处理氯酚时,随着反应时间增加,尽管氯酚和总有机碳的浓度不断下降,但2-CP在pH=3至10、3-CP在pH=3至7以及4-CP在pH=3和5条件下,对发光菌急性生物毒性都出现了先升高后下降的现象。发光菌急性生物毒性以毒性单位计,2-CP和3-CP臭氧化过程中溶液的最大毒性单位比初始值高一个数量级,4-CP高约5倍。利用主成分分析阐明了急性生物毒性和其他理化参数之间的关系,除4-CP在pH=12之外,三种氯酚在不同pH条件下,急性生物毒性与280nm处的比吸光度值(SUVA280)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这可能是因为某些高分子量的中间产物导致了急性生物毒性的增加,SUVA280可作为急性生物毒性的替代指标。
  构建了包括发光菌发光抑制测试、三种固相萃取柱富集、高效液相色谱分级和液相色谱-质谱串联分析技术的生物毒性导向的分级化学分析方法,利用该方法对三种氯酚臭氧化过程中的高急性生物毒性样品进行了研究。对于三种氯酚,急性生物毒性都主要集中在液相色谱4分钟的分级组分中,推测主要的急性生物毒性贡献物极性高于母体化合物。在高毒性分级组分中,确定了一个可疑的高毒性中间产物的质谱图,推测分子量为256.3,不含氯元素。
  研究了不同pH条件下,三种氯酚臭氧化后对活性污泥呼吸的抑制。pH=3时,氯酚臭氧化溶液对活性污泥存在呼吸抑制毒性。2-CP、3-CP和4-CP臭氧化后急性生物毒性最高点的1h比好氧呼吸速率相对未臭氧化溶液分别降低了10.86%、11.9%和21.3%。pH=12时,三种氯酚臭氧化水样对活性污泥无呼吸抑制毒性。尽管臭氧化过程中产生的急性生物毒性能够抑制活性污泥呼吸速率,好氧活性污泥仍能够有效地降解3-CP臭氧化后溶液的急性生物毒性,24h最大去除率为90%。
  臭氧氧化处理氯酚时,不合适的臭氧工艺条件会带来水体生物毒性升高的风险,利用活性污泥降解对臭氧工艺中的生物毒性进行有效控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文章以瞬变电磁场扩散理论为基础,以研究水平电偶源地下脉冲响应特征为出发点,分析水平电偶极子源的时间域电磁场特征。从麦克斯韦方程出发,推导出电偶极子激励源的时间域电磁响应,其次求出各向同性层状地表上的水平偶极子源的电磁场,最后分析多层地电模型下视电阻率曲线特征。  本文主要介绍一种新的电磁成像方法,移动源电磁成像法。该方法以可控源电磁采集系统为手段,进行移动源瞬变电磁法方法及应用基础研究。研究半空间
松辽南部断陷盆地群系指位于松辽南部的在早白垩世形成的断陷盆地群。大地构造格局上,松南地区处于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之间,并处于两者之间的接触过渡带部位,断陷盆地总面积约2×104km2。  彰武断陷构造位置位于松辽盆地南部,整体呈北北东向展布,是一个叠置于中朝地台内蒙地轴之上的早白垩纪的沉积盆地。其特征地为东断西超的单断式箕状断陷,位于大冷断陷以南,彰东断陷以西,姚堡断陷以北,呈南北向展布,面积约
学位
页岩油是赋存在致密、低孔、低渗的页岩中的石油资源。世界范围内,页岩油资源十分丰富,但是由于其开采难度大,如此可观的非常规资源量一直被各国所忽视。自从美国的页岩气革命之后,油页岩巨大的可开发潜力也逐渐被世人所接纳,世界各国相继开展油页岩资源的勘察。自2006年起,中国初步的油页岩资源勘查显示中国也具有相当数量的油页岩资源,潜力远远超过常规油气资源。  本文通过概述页岩油勘探的国内外现状,展现出页岩油
学位
中上扬子盆地为我国大型含油气叠合盆地,在该盆地中地层发育较为齐全,从上震旦统到中三叠统都为海相沉积,并且以碳酸盐岩、天然气、裂缝性以及高复杂构造特征闻名于世,具有多旋回、多层系、多套烃源岩层、多个产层和油气多期成藏等特征。通过数十年的勘探,目前已经发现了诸如普光、威远和罗家寨等气田以及众多的油苗和古油藏,这些均显示中上扬子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及开发前景。  岩相古地理研究是油气勘探工作的基础。对
准噶尔盆地位于新疆北部,是新疆三大盆地之一,周围褶皱山系围绕。盆地西北部为西准噶尔山,东北部为阿尔泰山,南部为北天山,地势东南略高,向北西倾斜,形状大致为三角形,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盆内发育石炭系一第四系地层,油气资源丰富。目前盆地腹部勘探程度相对较低,重点勘探区域多位于盆地边缘。  本文研究区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话段,该区主要发育卡因迪克、西湖、独山子以及高泉四个背斜。卡因迪克背斜主要发育三个储
学位
准噶尔盆地是中国西部重要的大型叠合含油气盆地,其中浅层的油气勘探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在我国油气勘探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勘探重心经历了复杂而曲折的过程,但准噶尔前陆盆地一直是关注的重点。根据新疆油田公司最新构造单元划分方案,本论文的研究区四棵树凹陷是全盆44个二级构造单元之一,隶属于南缘北天山山前冲断带一级构造单元,凹陷西起精河地区艾比湖,东以红车断裂带南端一线为界与霍玛吐背斜相接;西南起于天山山
学位
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并将纳米二氧化钛(TiO_2)分散在氧化石墨的水溶液中,采用高功率超声法将氧化石墨剥离为氧化石墨烯(GO),GO表面丰富的官能团使得纳米TiO_2附着在GO片上,最终得到TiO_2/GO团簇。研究结果表明,在TiO_2/GO团簇构成的复合材料中,TiO_2与GO相互独立存在,没有形成掺杂或者固溶体的结构。GO表面含有大量官能团,有利于TiO_2与GO的接触,
随着近年来经济的持续增长,云南省公路基础建设也迎来了跨越式的发展,高速公路作为重要的公路运输通道也进入了快速建设阶段。高速公路具有里程长、交通流量大、对社会提供开放式服务的特点,这使得路段中的交通安全和机电设施极易受到破坏和盗窃。电缆断电报警、设备震动报警、定期巡检等传统的监管方法在实际使用中的效果并不理想,需要利用新技术开发出一种创新的监管方式以满足路政巡检单位的业务需求。而现阶段物联网技术发展
学位
广东省近年来修建的高速公路,从路面服务质量、行车舒适性、维修养护等方面考虑,主要采用的是沥青路面结构形式。已有工程实践表明,高温稳定性不足而产生车辙是广东省沥青路面面临的最主要问题。采取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的方案,提高沥青路面的抗车辙能力,解决车辙问题,已成为广东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工程技术人员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开展50号硬质沥青混合料在广东省高速公路上的应用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探寻一种新的提高沥
学位
一维TiO2纳米棒阵列因其优异的物理化学特性如电子传输效率高、光生电荷易分离、光散射效应强等而在光催化领域被广泛应用。本文以活性炭纤维(ACFs)为基底,制备了TiO2纳米棒阵列(TiO2 NRAs)和分枝状TiO2纳米棒阵列(TiO2 BNRAs)两种光催化复合材料,并对两种材料进行稀土镨离子掺杂。以亚甲基蓝为目标污染物,对制备复合材料的可见光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  采用简单的两步水热法,在预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