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汉语的国际传播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就开发针对性教材的层面而言,涉及到语言学、第二语言教学、教育心理学、跨文化交际、教学法、建设手段等多方面的问题。目前,我们的教材编写方式仍然停留在对计算机的简单应用方面,这加剧了国家在战略层面上考虑的汉语国际传播所产生的对针对性汉语教材的迫切需求与传统的教材生产方式之间的矛盾。在解决汉语教学的国际化所面临的教材的问题中,我们的研究先从解决教材的数字化“定制”生产开始。分析已经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其数量已经具有相当规模,但“教材的针对性不强,雷同现象严重”,“精品教材少”。这也从一个侧面启发了我们,尽管不同的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要求可能不尽相同,但的确也存在着或大或小的交集。我们认为,对于已经开发的高质量的教材来说,在一个特定的阶段内,面对特征略有不同的学习对象,需要“变动”的内容还是少数,大部分内容还是可以重复使用或者至少在添加或替换了某些内容后仍然可以重复使用。因此,如何利用当前的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语料库技术对已有教材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标注,使得教材在编写模式、设计理念、编著手段、编写速度上上一个台阶,又能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已开发的教材的部分内容可以重复利用,是国际汉语传播中解决在短时间内推出众多个性化教材的一种重要途径,是对外汉语教材资源共享与重组的思想的具体落实,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研究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以“商务汉语”系列教材为例,提出了采用数字化分解已有汉语教材,进行标准化标注,在动态语言知识更新的理论指导下,分离教材中的动态与稳态内容,并对动态内容进行“定制式”替换,进而达到快速重组针对性汉语教材的目的。在本研究中,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为使教材分解后的教学资源标注和重组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本文借鉴当前数字化信息技术资源复用的已有研究经验和成果,并研究分析了软件工程的“构件”思想、CAI中的“积件”思想、E-Learning中的“学习对象”理论,结合当前的语言信息处理技术,分析了汉语教材分解的“粒度”——“体例内容块”,并对“体例内容块”进行了界定、特征分析以及与其他相关概念的比较分析。2.考虑到教材重组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容量问题以及在标注过程中必须明确“体例内容块”信息链(即分解后的各“体例内容块”与“课文内容块”的归属关系),本文在文本相关性和教材结构特殊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体例内容块距离”的概念,并给出了计算方法,经过实验分析,我们认为该方法的计算公式是可行的。3.首次提出了支持教材“定制”重组的数字化汉语教材资源库建设元数据标准,扩展IEEE LOM元数据模型的两个属性。这两个属性的提出,对其他部分学科解决“学习对象”资源的自我更新问题,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为今后利用数字化汉语教材资源库生成在线学习的标准化“学习对象”并运行在各类标准化学习平台提供了无缝接口。4.从数字化资源“不灭性”的角度,阐述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所面临的资源“稳”与“动”的问题,并从两个维度思辨了数字化汉语教材在客观上存在的稳态与动态特征——在历时的角度,资源存在着稳态和动态的属性;在共时(横向)的角度,资源需求又有领域与群体之间的共性与差异,因此教材需要面对资源的稳态与动态属性进行分析与重组。5.以“商务汉语”系列教材为例,研究了教材面向不同群体可能存在的14项变动项目内容,并设计了依靠计算机进行自动信息抽取的动态内容清单和替换内容清单。6.论述了在多个维度上利用“稳定度”词表,对数字化汉语教材的稳态与动态内容进行分离的技术和方法,为计算机辅助人工在教材重组时对原教材的内容进行有选择的“扬弃”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7.根据数字化汉语教材资源库的信息提供能力,设定了四层逻辑信息检索结构模型,使得信息的检索能够定位到任意“体例内容块”。同时,也能够根据检索到的“任一”体例内容块,“牵引”出与其相关的符合检索条件所在“课”的“体例内容块”和相关信息。8.论述了教材重组需要经历的三个阶段,即初期重组教材、中期重组教材以及后期重组教材,明确了各阶段对应的各项工作。9.完成了一个从教材入库、分解、标注、检索、动态内容抽取、替换、重组到发布的“定制式”汉语教材辅助分析及重组系统的实验系统。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定制式”汉语教材的研究,将会推动个性化教学理念走向应用。作为方法论的研究,本文提出的数字化汉语教材资源的稳态与动态的理念和分离方法、教材分解后各模块之间的亲疏关系及计算方法、汉语教材资源库元数据标准以及动态内容的抽取及替换方法等为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甚至其他学科教材的编写工作提供了一种可以借鉴的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