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健身APP和健身类内容社区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空间传播的健身信息获取相关资讯、改变运动习惯及生活方式。网络空间的求助行为则是对现实资源不足或资源获取渠道缺失的一种典型表现。而虚拟社区作为一种“趣缘共同体”,对研究网络使用者的求助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立足于用户对健身信息的求助行为,探析当前体育类虚拟社区中用户对健身信息的求助情况,通过反馈内容分析并总结健身知识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健身APP和健身类内容社区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空间传播的健身信息获取相关资讯、改变运动习惯及生活方式。网络空间的求助行为则是对现实资源不足或资源获取渠道缺失的一种典型表现。而虚拟社区作为一种“趣缘共同体”,对研究网络使用者的求助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立足于用户对健身信息的求助行为,探析当前体育类虚拟社区中用户对健身信息的求助情况,通过反馈内容分析并总结健身知识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为促进虚拟社区的良性协调发展提供相应的对策、建议。基于此,本研究通过配额抽样的方式对百度贴吧、虎扑体育、知乎、Keep四个虚拟社区,共5365位用户发布的8339条有效主题帖(主题帖发布时间在2004年10月25日至2021年12月20日之间)的统计分析中,发现如下结果:求助行为在不同类型的体育类虚拟社区中均占有一定规模,并且用户对求助帖的持续讨论时间显著长于其他类型的主题帖。求助者中男性多于女性。与其他类型用户相比,求助者的社区等级整体偏低,初始等级者占比较多。健身信息求助受到有效反馈的整体程度较高,但在求助者更关注的健身器材选用、健身场地、健身同伴、健身教练资源等方面获得的有效反馈程度较低。求助反馈的次数及有效度取决于求助内容类型及其描述的详尽度、讨论时间跨度以及求助者的个体特征。通过调查统计和个案分析,体育类虚拟社区在线求助行为及过程存在的问题有:1)求助发起方:存在求助内容要素不全、求助投放区域不准、求助意向呈现不明等问题;2)求助反馈方:存在反馈不及时、观点跨度广、内容质量低等问题;3)健身伪知识和对正确信息的简略化、片面化、异化加工而形成的谣言问题。进而得出以下结论:1)健身信息求助是对体育公共信息服务供需失衡的真实反映。一方面反应在信息服务内容供给不足,另一方面反映在信息服务对象上的不充分不平衡;2)健身知识的具身性特征促使健身指导在操作层面完成“一般性”向“特殊性”的转变;在理论层面完成从“科学性”向“实践性”的转变;在供给方式上完成从“粗放式”向“精细化”的转变;3)健身信息的求助方、反馈方以及知识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亟需体育类虚拟社区设立相关制度予以引导和规范;4)体育类虚拟社区在信息治理主体上缺乏多元群体的广泛参与,在治理方式上存在大量非正式的、非制度化的强制管控手段。根据所得结论提出以下几条建议:1)丰富健身信息供给渠道,促进“精细化”供给;2)运用名人效应传播策略,提升公众健身素养;3)创新虚拟社区管理模式,鼓励多元主体参与;4)细化社区内容分发机制,划分信息接收主体。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青少年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的快速时期,这一时期骨骼肌肉的可塑性较强,容易受到不良姿势的影响。姿势性驼背在青少年中较为常见,且容易被学生和家长忽视,加之青少年长期伏案学习、负重背书包等,使得姿势性驼背的比例不断增加,不仅会影响青少年的身体美观,同时也会造成心理问题,更严重的还会导致身体出现相关疾病。在资料搜集的过程中发现,对姿势性驼背的矫正多为单一的手法或运动干预,缺乏主动锻炼与被动放松相结合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并首次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这标志着我国实现了由“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迈进的历史性战略转型,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体系成为新时代的一项重要任务。2019年1 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杨浦滨江考察时提出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该理念高度凝练地回答了城市建设
目的:通过将庄子养生功中行气诀与导引法,干预中老年人血糖、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探讨其干预效果与作用机理,并对比行气诀、导引法和健走之间的异同与优劣。一方面验证庄子养生功的医学作用与价值,为更好地弘扬与传承庄子养生文化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为心血管保健提供更多有效且可靠的锻炼方法,满足广大人民对健康的需求。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实验法及数理统计法,从安徽省蒙城县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重要窗口期,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国内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8.7%,较2010年增长了5.44%,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13.5%,较2010年增长4.63%,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推动老年人从传统的以治疗为中心向以预防为中心的养老范式转变,探索老年人的“体养融合”运动促进健康模式是实现健康老龄化,建设健康中国的社会背景需求。本文以上海市社区60
随着居民休闲性身体活动日益丰富,休闲性身体活动的需求与支持性空间环境之间的矛盾亟待解决,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城市重要的建成环境,是城市居民进行日常身体活动的重要场所,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和建设对解决休闲性身体活动的空间需求矛盾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梳理上海市城市公共空间建设概况和居民健身空间概况,并以杨浦滨江绿道为例,对居民休闲性身体活动情况和城市公共空间建成环境情况进行梳理,探索影响居民休闲性身体活动
近年来,社会结构产生多元裂变,“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对立演变为“一核多元”。随着体育治理重心下沉,“以社治社”的发展趋向,让社会力量承担更多职能,社区体育治理逐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多元共治”的治理格局。枢纽型体育社会组织兼具“政府代理”和“社会代表”的双向身份,作为治理主体参与社区体育治理,“代偿”体育业务,统筹优化,整合社区体育资源;龙头引领,管理社区体育组织;反馈诉求,提供专业
《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提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到203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作为衡量体育锻炼情况的综合指标,其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是反映“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重要指标。然而,目前“易参与,难坚持”的体育锻炼现象普遍存在。因此,通过解决体育锻炼坚持性问题提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不足,对助力健康中国、体育强国、促进体育
自行车运动是全民健身活动的基本内容,提升城市居民的自行车运动参与意愿、促进人们参与自行车运动,是落实我国全民健身战略的重要手段。为探究影响城市居民参与自行车运动的关键因素,本文以问卷调查法为核心方法,引入了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的研究框架,构建了城市居民参与自行车运动影响因素的社会生态测量模型。借助该模型分别从微观、中观、宏观层面实证探究了个人特征、人际支持以及城市环境对居民参与自行车运动意愿的作用关系
1981年,我国北京举行了首个国际马拉松赛,此后马拉松在中国逐渐成长起来,但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风险事故也屡见不鲜。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调动了全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也促使马拉松运动的参与人数迅速增加。在此基础上,一系列体育政策相继出台,更是进一步促进了马拉松赛事“井喷式”的发展。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以2018年为例,我国各地共举办马拉松赛事1072场,参赛人次超过530万。
目的:体育锻炼不仅能让参与者在身体、心理和社会等多个层面体验到愉悦和满足,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参与者的幸福感、获得感和自我掌控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即可满足个体的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伴随年纪增长,老年人会出现孤独感、失落感、恐惧感、抑郁情绪等负面情绪,本文将这些负面情绪称为“心理失能”。本研究以上海市老年人为切入点,结合所学专业,以社会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引入“自我赋能”概念,研究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