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康威视“业务跟投+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研究

来源 :河北经贸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tandma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权激励是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大背景下提出的,是一种能提升管理层工作积极性、提高管理层违规机会成本、降低代理成本和监督成本、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的有效途径,是一种长期、有效的激励方式。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的提升和股东权益的保护有重要意义,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国内外学者通过对已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进行分析发现,由于股权激励方案的选择不合理、实施过程控制不到位,很多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后并未达到预期目标,反而成了管理层套利的工具。因此,通过对成功案例进行研究,借鉴其成功经验,对预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来说有重要意义。海康威视选择的针对创新业务采用核心员工跟投制度、针对传统业务采用限制性股票的股权激励方式达到了公司的预期激励目标,起到了很好的激励效果。本文以其作为案例企业进行研究,总结其股权激励的实施动因、实施过程并对公司股权激励实施后财务绩效和非财务绩效两个方面进行评价,找出并总结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成功的原因,希望对其他类似企业实施股权激励能有所裨益。本文首先对文中涉及的股权激励、业务跟投、股票期权、股票增值权、限制性股票的概念进行了概念界定,以激励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为出发点进行研究。接着,对海康威视“业务跟投+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的实施进行分析,找出其实施动因,即拓展创新业务、形成更为紧密的业绩捆绑以及吸引和稳定核心人才,介绍了2015年业务跟投和2016年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方案的实施。之后,对海康威视“业务跟投+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选取2012-2018年的数据,纵向对比自身在偿债、营运、盈利、成长、价值创造方面的财务表现,用杜邦分析法与同行业代表公司大华股份及行业均值做横向对比,同时,从研发创新能力、被激励对象离职率以及员工整体素质三个方面,分析企业的非财务绩效。通过研究发现:海康威视在实施股权激励以后公司的财务绩效表现良好,营运、盈利、成长、价值创造能力均得以提升,公司在利润创造、风险管控方面强于大华股份且远超行业均值。在非财务绩效方面,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增强、被激励对象离职率下降、员工整体素质提升。由此可以看出,海康威视“业务跟投+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的实施动因得以实现,整体效果较好。通过对案例企业在股权激励方面的表现进行总结,得到如下启示,即创新股权激励方式;选择恰当的实施时机;逐步提升激励范围、强度。
其他文献
本期我国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总体行情稳中有升,欧地,北美,波红等远洋航线运输需求平稳上升;但受船公司扩大运力投放的影响,货量上升的利好因素被部分平抑,市场运价整体较上月有所上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城市的快速扩张,商业与地产快速融合,商业地产行业得以蓬勃发展。成都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最有活力的城市,具有高度发达的商业。近年来,成都的商业地产行业突飞猛进,知名房企均在成都有项目布局,各种商业地产项目鳞次栉比般的开工建设,持续过热的投入导致项目过多、项目空置率较高。在这样的现状下,土地供给作为商业地产的基础,其变化将直接影响商业地产行业的发展,重要性日益凸显。土地政策是国
背景:在香蕉基因组18个ACC氧化酶(ACC Oxidase)同源基因中,存在Mh-ACO1和Mh-ACO2两个基因参与乙烯果实后熟。本研究通过构建Mh-ACO1和Mh-ACO2靶基因的siRNA发卡结构表达载体,
与其他国家不同,我国的附条件不起诉来源于司法实践,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为满足刑事政策的需要而进行的探索。该制度在我国的产生并非来自上层制度设计,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本文将从现有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为基础,参照域外与之相关的法律规定,并结合司法实践,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提出完善意见。文章在第一部分中,主要阐述了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概念、由来、价值以及所构成的理论基础。在刑事诉讼制度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