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及La修饰γ-Al2O3(110D)表面电子结构及相互作用的密度泛函研究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JackCF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负载或掺杂过渡金属、稀土元素等方法对γ-Al2O3表面进行改性是提高其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有效途径。对过渡金属和稀土元素修饰γ-Al2O2表面的行为进行理论研究,将有助于我们理解改性表面的电子结构、揭示其表面作用机理,指导新型燃烧催化剂的设计合成,这些结果无疑将有利于应用研究。由于计算水平和计算方法的不断提高,密度泛函理论的迅猛发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金属氧化物体系的理论研究。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下的广义梯度近似方法研究了Pd单原子、二聚体负载在γ-Al2O2(110D)表面,以及La修饰γ-Al2O3(110D)表面的行为。主要内容如下:(1)首先对γ-Al2O3的(100)和(110D)表面进行了优化计算,计算过程中考虑了表面的弛豫现象。结果表明,γ-Al2O3(110D)表面的弛豫作用大于(100)面,稳定性更强。通过计算CHx(x=0~4)物种在γ-Al2O3(110D)表面的吸附行为得到了CHx(x=0~4)物种在表面的最佳吸附位置、电荷转移情况。(2)详细研究了Pd单原子及二聚体负载在γ-Al2O3(110D)表面的行为。计算结果表明,Pd单原子倾向于以桥连的形式负载在表面,Pd二聚体趋向于与表面的铝和氧原子成键,形成强的化学吸附作用。负载后将会产生以Pd为活性位的表面态。(3)详细研究了La修饰γ-Al2O3(110D)表面的行为。计算了La吸附在γ-Al2O3(110D)表面和La掺杂γ-Al2O3(110D)表面的几何结构、体系能量、态密度及功函的变化。结果证明,掺杂La后γ-Al2O3(110D)表面电子更易离开表面,形成电子空穴对,提高γ-Al2O3(110D)表面的活性。
其他文献
近年来,人们在研究过渡金属气相反应中发现基态反应物(或中间体)和基态产物有着不同的自旋态,即不遵守“自旋守恒定律”。尽管在十多年前已经提出了势能面交叉是两态反应根本机
本论文选择了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对SrTiO3铁电薄膜同质外延生长初期进行了理论模拟研究。所有计算均采用Materials Studio 4.0中的DMol3软件包。首先,在激光分子
自C60和C70被发现以来,以C60为代表的富勒烯家族迅速成为当今科学界的一个研究热点。富勒烯,尤其是内嵌富勒烯的产率特别低,这使得理论研究在富勒烯的研究中显得十分重要。随着
铁氧体薄膜材料由于具有磁性、电性质、高化学稳定性以及高机械强度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磁性微器件、pH电极、水、氧和尿素的传感器以及氢化催化剂等研究领域,因而,铁氧体薄膜新
采用等温蒸发法研究了五元体系K+,Na+//CO32-,SO42-,B4O+72--H2O及其中两个三元子体系、三个四元子体系273 K相平衡关系。测定了上述各体系273 K平衡液相中各组份的溶解度及密度;绘
实验分别以Ti(SO4)2溶液和加入H2SO4的Ti(SO4)2溶液作为原料采用水解法制备了系列纳米TiO2光催化剂,考察了Ti(SO4)2溶液浓度、氨水浓度、水解时间、焙烧温度等因素对产品的粒径及晶
采用等温蒸发法研究了五元体系Li+,K+//CO32-,SO42-,B4O72--H2O及其部分四元子体系Li+//CO32-,SO42-,B4O72--H2O、K+//CO32-,SO42-,B4O72- H2O和Li+,K+//CO32-,SO42--H2O 273K的介稳相平衡关系
PM2.5指环境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可以通过呼吸道等途径进入人体,并诱发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研究显示,空气污染与低出生体重、早产、宫内发育迟缓等不良妊
正极材料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影响很大。近年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较多的主要有LiCoO2、LiMn2O4、LiNiO2等化合物。目前商品化的锂离子电池一般都是采用LiCoO2作为正极材
本工作与俄罗斯科学研究院西伯利亚分院Andreev教授合作,系统地对纯GaSe,GaSe1-xSx (x = 0, 0.0042, 0.023, 0.09, 0.091, 0.182, 0.275, 0.375, 0.413)以及Ga1-xInxSe(x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