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公仆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其深层本质是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定位问题。中国共产党的历代领导核心继承和发展了社会公仆理论,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角色转变过程中,执政能力建设面临时代的考验。党的执政能力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本文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维度,考量如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紧紧抓住执政能力建设中的关键问题--执政党如何掌好权、用好权问题,来阐释社会公仆理论对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意义。社会公仆理论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内在同一性,执政党只有在社会公仆理论的指导下,才能够逐渐消除国家的“社会主人”天然特性,逐渐成为社会的公仆。新时期,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在践行社会公仆理论时,出现很多错位现象,如部分党员领导干部有浓厚的“官本位”思想,形成官僚主义作风;权力观错位,滋生权力腐败现象;忘记党的宗旨,形成形式主义工作作风等等,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党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效果,损害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影响党的执政地位。本文第一部分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公仆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建国以来党的历代领导核心对社会公仆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着重分析社会公仆理论的核心问题,即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并结合新时期的时代特点,具体阐明新时期社会公仆理论的新内涵。第二部分阐明新时期践行社会公仆理论对提高党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重要意义。重点分析两者之间的内在同一性。第三部分阐述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在执政能力建设过程中践行社会公仆理论的现实问题及成因,着重分析部分党员领导干部背离社会公仆理论的严重危害。第四部分提出强化党员领导干部公仆意识提高执政能力的具体对策。此部分是在前三部分分析的基础上,在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中,提出解决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现实问题的制度建构与制度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