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丙沙星对污水处理中生物脱氮除磷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xiao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抗生素滥用问题逐渐严重,由于氟喹诺酮类抗生素(FQs)中典型抗生素环丙沙星具有强效的灭菌作用,使其得到了人类广泛的应用。但是此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导致其通过各种环境介质进入人类生存环境,影响人类生活,造成“假持续”现象。如果FQs长期存在于环境中环境中,将对微生物造成选择性压力,以及引发诱导抗性基因(ARGs)及抗药细菌的产生,这成为人类健康的重大隐忧。市政污水处理系统是FQs及其抗性基因的其中一个重要污染源,已经引起学者们广泛的关注。研究FQs及其产生的抗性基因在污水处理厂和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影响及迁移规律,对减少和预防污水处理厂中FQs及其ARGs等微污染物的排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模拟序批式(SBR)处理生活污水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SBR中环丙沙星对整个处理系统的影响,以期为环丙沙星的的去除和抗生素在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影响机理研究打好坚实基础。在本研究中,实验对不同浓度(0.2 mg/L和2 mg/L)环丙沙星对污水中废水营养物去除短期和长期影响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环丙沙星对活性污泥微生物的表面完整性和细胞活性没有明显或长期影响,短期试验证明不同浓度的环丙沙星对污水中营养物质的去除影响也可以忽略。然而,延长环丙沙星的处理时间后,与空白组反应器相比,投加环丙沙星后,总磷的去除率从96.8%分别降低到91.7%(0.2mg/L)和90.5%(2mg/L),总氮的去除率从95.8%分别降低到84.9%(0.2mg/L)和80.2%(2mg/L),脱氮除磷能力逐渐降低。机理研究分析表明,环丙沙星抑制了微生物的反硝化作用和对磷的摄取过程,同时厌氧反应阶段中胞内聚羟基脂肪酸转移和糖原的合成也受到影响。此外,环丙沙星对亚硝酸盐还原酶(NIR)和多聚磷酸盐激酶(PPK)的活性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进一步的高通量测序研究分析表明,与空白实验组相比,两个环丙沙星反应器活性污泥中的聚磷菌和反硝化细菌的生物量减少,聚糖菌有所增加,进而验证了反应器总营养物的去除效率降低与这些关键微生物的生物量减少有直接关系。
其他文献
经过多年对离子反应教学中学生暴露的错误所做的深入思考,以及对电解质相关化学史的充分研读,本节课站在法拉第和阿伦尼乌斯两位科学巨匠的肩膀上,借助以导电实验为核心的方
<正>石蜡油分解实验是人教版《化学2》第三章第二节中的科学探究实验。该实验将矿渣棉浸透石蜡油,用碎瓷片作催化剂,加热碎瓷片的同时使石蜡油发生气化,石蜡油蒸气通过碎瓷片
创设龋齿成因生活情景,引入课题,通过探究向饱和NaCl溶液中滴加浓盐酸的现象及原因,引出溶解平衡的概念;通过对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回顾,引出难溶电解质也存在溶解平衡现象;
刑法规范是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统一,统领刑法的所有概念。以刑法规范为核心重构刑法学体系,能够反映刑法学研究的全部对象,能够促使刑法学研究向形式合理性的转变,能够将刑法学
井喷事故后果严重,特别是当井喷物质中含有H_2S等有毒气体时,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了研究含H_2S天然气井喷事故后的安全疏散问题,建立了含H_2S天然气井井喷事
<正>一、提出问题电解是高中化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是学习电化学的理论基础,但因其微观抽象的特点,对电解质水溶液中的阴、阳离子在两极的变化及放电顺序等问题的推理和判断往
目的应用响应曲面法确定茶多糖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茶多糖提取率为考察指标,运用响应曲面法对影响提取率的因素即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进行优化。结果提取茶多糖的最优
通过对中学教师实验技能比赛现场的观察,发现参赛教师实验心理素质良好、实验操作娴熟流畅、实验结果较完满。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应引起深思:一是参赛教师的实验认知与
1介绍在过去的十年中,随着新千禧年的迈进,授粉昆虫尤其是蜜蜂在当今农业生产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日渐显现。据统计,世界超过1/3的食物供给直接或间接 1 INTRODUCTION The impo
<正>1986年美国教育家舒尔曼首次提出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即PCK)概念,将其定义为"教师个人教学经验、教师学科内容知识和教育学的特殊整合"。舒尔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