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义:小儿抽动障碍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时期,具有复杂的明显遗传倾向的精神神经障碍性疾病。近年来,其发病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该病目前难以根治且容易反复发作。其病因尚不清楚,西医治疗常常选用有神经阻滞剂的药物进行对症处理,这些药物大多可以减轻症状,但长期应用,常出现胃肠道反应、锥体外系反应等不良反应,且停药后又易复发,并出现可能加重症状的情况,效果并非十分的理想,致使患儿及家长难以接受这类药物的长期与足量治疗,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成为目前医学界对本病临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导师高树彬教授长期从事儿科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儿科常见病、疑难病有其独到的见解,在其众多诊治的疾病中,小儿抽动障碍也为其治效之一。高树彬教授认为此病的病发与邪扰“皮肉筋”密切相关,而中医之“皮脉肉筋骨”分属于五脏,故病位多涉及肺、脾、肝,治疗分层次并配以小儿推拿舒筋通络。导师秉承刘弼成老先生的诊治思想,结合其多年的临床经验和治疗观察,对该病病位涉及至肺的治疗有显著的疗效。目的:探讨导师高树彬教授从肺论治小儿抽动障碍的思想,并总结导师从肺论治小儿抽动障碍的经验,为临床诊治提供新思路和方法。方法:主要采用文献整理、跟师门诊学习、总结相关病例、记录导师具体诊治,临床病案分析,导师高树彬教授临证讲解等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研究。内容:全文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简要介绍导师从肺论治小儿抽动障碍的思想来源;第二部分叙述从肺论治小儿抽动障碍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介绍导师从肺论治小儿抽动障碍的治疗特色;第四部分对导师高树彬教授从肺论治小儿抽动障碍的临床医案加以整理分析,以资对导师的从肺论治该病的思想作进一步的补充说明。第五部分探讨从肺论治小儿抽动障碍的意义。结论:本文通过对导师高树彬教授从肺论治小儿抽动障碍的思想探讨及经验总结,以寻求更有效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临床参考有一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