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使用实时三平面自动功能成像(Real-time Triplane Automated FunctionImaging,AFI)及实时三平面应变率成像(Real-time Triplane Strain RateImaging, SRI)分别评估阵发性心房颤动(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患者左心室及左心房功能的变化,为临床提供一种无创、经济、可多次重复操作的检查方式,旨在可以系统、全面评价阵发性房颤患者左心室及左心房整体、局部的收缩及舒张功能。 方法: 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2年10月-2013年11月期间心内科住院的阵发性房颤患者36例。全部患者均符合《ESC2010心房颤动治疗指南》(新指南)阵发性房颤的诊断标准(持续时间<7d,通常<48h)。24h动态心电图或心电遥测证实为PAF。所有患者均无瓣膜性心脏病、严重心功能不全、先心病、其他心律失常等心脏病。排除甲亢进控制者,电解质紊乱未治疗者,肝、肾功能障碍者,岁数超过80岁者,近期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者以及确诊为持续性房颤或永久性房颤的病人。所有患者均停服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2周。30例正常志愿者为对照组,经系统体格检查、实验室、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确定无心脏及血管疾病。所有人均同意参加本研究。超声心动图检查包含如下几个部分:使用常规超声心动图于胸骨旁左心室长轴切面测量室间隔和左心室后壁舒张末厚度、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房内径;心尖四腔使用脉冲多普勒技术(Pulsed WaveDoppler,PWD)置于二尖瓣瓣尖测量舒张早期二尖瓣跨瓣血流速度(E),同样在此切面运用组织速度成像(Tissue Doppler imaging,TDI)分别测得左室室间隔和侧壁舒张期峰值流速E和e,获得其平均值Em,计算E/Em值并进行比较;使用AFI技术测出两组间左室17节段的纵向收缩峰值应变(RegionalLongitudinal Strain,RLS)及整体纵向收缩峰值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Strain,GLS),并进行比较;应用SRI技术分析实时三平面图像得到左心房的应变率曲线并分别测出左房各壁中间段及心底段收缩期、舒张早期、心房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SRe、SRa),计算平均值(mSRs、mSRe、mSRa)。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AF组患者的年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LVSd、LVPWd及LVI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F组LAD增大,E升高、Em降低、E/Em升高(P<0.01)。PAF组左心室前壁、侧壁、后壁、下壁的基底段(RLS)较对照组虽有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节段RLS、GLPS-Avg及EF较对照组减低(P<0.05)。PAF组及对照组左房实时三平面应变率比较,mSRs、mSRe、mSRa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1、AFI是实时三平面完美、高效地结合应变率成像技术,省时省力,很好地反映了同一心动周期内心肌变化,可以方便简捷地评估PAF患者左室整体及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异常。此方法研究发现正常人及PAF患者各组间基底段至心尖段RLS大致呈逐步递增趋势,且基底段应变最小,心尖段应变最大。与正常人比较,PAF患者局部及整体收缩功能均减低。2、SRI技术从新的角度对左心房功能进行了评价,很好地评价了左心房功能异常,有望成为临床上定量评价左心房功能的新方法。研究发现左房的储存功能、管道功能及左房主动收缩功能都减低。AFI及SRI两种技术相结合对全面评价阵发性房颤左房及左室功能的改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