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ClMBD家族成员的鉴定、表达模式和抗病功能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_YAN3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Methyl-CPG-Binding Domain(MBD)蛋白能结合甲基化DNA,抑制特定基因的转录表达,从而在植物生长发育和响应非生物胁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鉴定了瓜类MBD家族成员,克隆了西瓜ClMBD家族10个基因,研究了ClMBD的表达模式、生化活性,并通过拟南芥异位表达的方式研究了 ClMBD基因的抗病功能。主要结果如下:在瓜类作物基因组中鉴定到10个西瓜ClMBD基因、9个甜瓜CmMBD基因、10个黄瓜CsMBD基因、15个西葫芦CpMBD基因和16个南瓜CmoMBD基因,并克隆获得10个ClMBD基因。根据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关系,西瓜ClMBD蛋白分为2组,全部瓜类作物MBD蛋白存在相对应的系统发育树关系。在西瓜基因组中检测到ClMBD1/3等7个基因对的基因复制事件。西瓜ClMBD和拟南芥、甜瓜、黄瓜、西葫芦、南瓜MBD基因之间分别存在9、15、20、19和26个共线性基因对。瓜类MBD基因具有相似的结构,但外显子和内含子数量不尽相同。瓜类MBD蛋白均具有1个或2个保守的MBD结构域,部分瓜类MBD蛋白还存在Zf-CW和PHD等结构域。所有西瓜ClMBD蛋白定位于细胞核,ClMBD2和ClMBD3分别与ClIDM2(Increased DNA Methylation 2)和 C1IDM3 在细胞核内发生互作;ClMBD2 能特异性地结合mCG DNA,但不能结合mCHG DNA或mCHH DNA;其他ClMBD蛋白不能结合甲基化DNA。西瓜ClMBD基因在叶部表达量最高,茎部次之,根部最低。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处理后,ClMBD基因在处理后不同时间点显著上调。茉莉酸甲酯(methyljasmonate,MeJA)处理后,ClMBD2、6、7、8和10显著上调表达,ClMBD5和9显著下调表达。西瓜植株根部接种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后,大多数ClMBD基因在接种后第6d或第9d时显著上调。西瓜植株叶片接种蔓枯病菌(Didymella bryoniae)后,ClMBD3、4、7和9显著上调表达,ClMBD2、6、8和10基因显著下调表达。创制获得了过表达单个ClMBD基因的转基因拟南芥株系ClMBD-OE,各ClMBD基因在其ClMBD-OE株系植株中均能正常转录表达。过表达ClMBD基因的拟南芥植株与野生型相比,在株高、叶型和大小等方面无明显差异。离体叶片接种和活体喷雾接种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后,ClMBD2-OE、ClMBD3-OE和ClMBD5-OE植株对B.cinerea的抗性减弱,防卫基因AtPDF1.2的表达下调,但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积累增加,说明ClMBD2、3和5负调控拟南芥对B.cinerea的抗性。叶片注射接种Pseudomnas syrinage pv.tomato(Pst)DC3000 后,ClMBD1-OE、ClMBD2-OE 植株病害症状加重,防卫基因AtPR1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而ClMBD5-OE植株的病害症状减轻,AtPR1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说明ClMBD1、ClMBD2负调控而ClMBD5正调控拟南芥对Pst DC3 000的抗性。利用RNA-seq技术分析了正常生长的4周龄ClMBD2-OE2和野生型拟南芥植株的转录组,以表达量差异>1.5倍且P-value<0.05为标准,在ClMBD2-OE2中鉴定到70个差异表达基因(52个上调差异表达基因、18个下调差异表达基因)。在差异表达基因中,包含一些已知参与拟南芥免疫反应的基因,如AtWRKY18、AtWRKY30等。使用qRT-PCR验证了 10个差异表达基因在接种B.cinerea和Pst DC3000前后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在正常生长的ClMBD2-OE植株中,AtWRKY18、AtWRKY30等基因显著上调表达,而AtMAF5、AtBEE1等基因则显著下调表达;接种B.cinerea后,与野生型相比,ClMBD2-OE植株中AtWRKY18和AtbZIP34显著上调表达,而AtANAC019和AtBEE1显著下调表达;接种Pst DC3000 后,ClMBD2-OE 植株中 AtWRKY18、ATERF54、AtMAF5、AT5G52190和AtBEE1显著下调表达。这些结果表明ClMBD2能调控部分拟南芥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
其他文献
(E)-2-己烯醛和(Z)-3-己烯醛是两种重要的绿叶挥发物(GLV),对茶叶香气尤其是青气具有重要的贡献。红茶揉捻过程中产生强烈的青草气;较其他茶类,红茶中总是含有更多的(E)-2-己烯醛。在辣椒和黄瓜中,(Z)-3-己烯醛可以在己烯醛异构酶(HI)催化下可以生成(E)-2-己烯醛。然而,这个己烯醛异构酶在茶树中尚未被鉴定(Cs HI)。本文研究了茶叶萎凋和揉捻过程中(E)-2-己烯醛和(Z)-
学位
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胺已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的农田系统。研究表明,噻虫胺杀虫剂对非目标水生生物有毒性。新烟碱类农药在农田中的大量使用导致两栖动物的种群灭绝及数量减少。海蛙(Fejervarya cancrivora),作为水稻农田生态系统中害虫的重要捕食者,可用于调查检测新烟碱类农药的急性及慢性毒性。本研究测试了新烟碱类噻虫胺对Gosner 26-27生长期海蛙蝌蚪健康和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96小时内
学位
茶树系浙江省重要的经济植物,长期以来对浙江省茶树根际的植物寄生线虫一直缺乏系统的报道。本研究对浙江省主要茶产区茶树根际植物寄生线虫进行了采集、分离及形态学和分子分类与鉴定,共鉴定出隶属2目8科11属的15种植物寄生线虫:其中包括新种1个,国内新记录种1个,浙江省新记录种3个,茶树寄主新记录种6个。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浙江杭州茶树根际土壤中分离并鉴定盘小环线虫属1新种——拟中华盘小环线虫新种(D
学位
弃采茶鲜叶和修剪枝等副产茶资源含有大量的纤维素、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等物质,这部分副产物的废弃不仅造成了宝贵资源的浪费,还增加了环境压力。饲料青贮技术可以借助微生物降低原材料p H,具有营养保存时间长、操作简便等优点,常用于饲料生产及农业废弃物资源转化。本研究以弃采茶鲜叶和修剪枝为原材料,通过比较青贮发酵后的饲料品质,分析青贮发酵过程中茶鲜叶和修剪枝的化学物质转变和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并通过在青贮过
学位
柑橘褐斑病是由互隔链格孢菌橘致病型(Tangerine pathotype of Alternaria alternata)引起的危害性极大的柑橘病害,会造成落叶、落果、枯枝,导致果园产量大幅下降,给柑橘产业带来巨大损失。由非必需染色体基因编码合成的ACT毒素(Alternaria citri toxin)是病菌的关键致病因子。过氧化物酶体是真核细胞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单层膜细胞器,自身并无DNA,其
学位
‘黄金芽’属于光敏型白化茶树品种,在强光下新生芽叶呈金黄色,具有高氨基酸、低茶多酚特点,其成品茶茶汤滋味鲜爽甘醇。以‘黄金芽’为代表的光敏白化品种具有很高的生产应用价值和理论研究意义。本研究以‘黄金芽’及其不同色泽子代春秋两季一芽二叶为试材,通过对新梢色差指标、光合色素和品质成分含量以及相关基因表达等分析,以期明确‘黄金芽’不同色泽子代新梢理化特性及其潜在呈色机制,为相关茶树资源的开发应用奠定基础
学位
茶多酚作为茶叶(Camellia sinensis)的特征性成分,已被发现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并有助于预防肥胖、糖尿病、癌症等疾病,在茶叶的保健功效中起重要作用。由于炎症与多种疾病的形成和发展相关,茶多酚的抗炎作用可能是其发挥广泛保健功效的基础之一。尽管茶多酚对炎症相关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已有报道,茶多酚发挥抗炎作用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肠道屏障是机体抵御肠腔微生物和食物抗原的第一道防线,其结构损伤会
学位
油菜(Brassica napus)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由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引起的菌核病是油料作物的重要病害。由于缺乏高抗品种,油菜菌核病每年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油菜抗菌核病机制的深入解析可为菌核病的绿色防控提供新策略。miRNAs(micro RNAs)是一类长约22 nt的非编码RNA,其对油菜抗核盘菌的调控功能和机制还不够明确。本
学位
在自然界中,植物会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袭,在与病原物长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植物进化出复杂的防御机制来抵御侵染。植物激素在调节防御反应的信号传导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其中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和茉莉酸(Jasmonic acid,JA)介导的信号通路分别与植物防御活体营养型病原菌以及死体营养型病原菌有关。表观遗传修饰是基因转录调控的一种重要方式,广泛参与调控植物的各种生理活动。在拟
学位
稻曲病是由稻曲病菌Villosiclava virens特异性侵染水稻花丝而引起的真菌病害。随着杂交稻的广泛种植、品种不断更新和氮肥的大量使用,稻曲病已上升为我国水稻最严重的病害之一。稻曲病菌能够以菌核的形式安全越冬,在次年萌发产生子囊孢子,成为稻曲病菌的重要初侵染源;而菌核产生子实体的过程需要光的诱导。同时,厚垣孢子能否成为来年初侵染源存在一定争议。正是基于以上问题,本文对不同保存条件下厚垣孢子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