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范围内循环经济和绿色建筑背景的要求下,为拆解而设计的理念为建筑设计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而木构建筑具有典型的可拆解特征,如果在建筑设计的开始阶段就考虑建筑在生命周期末端时是否易于拆解回收,就能够高效地进行拆解工作,增加木材及其构件的再利用率,并减小拆除活动对环境的危害。然而,目前国内外仅提出了建筑拆解设计的相关原则及概念性框架,并没有设计原则的具体落实及特定方法来评定“为拆解而设计”方案的优劣。因此,对木构建筑可拆解性评价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设计策略,在设计阶段便引入为拆解而设计的理念,能够有效地提高木材再利用率,对于缓解我国木材资源匮乏的状况更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目标是基于层次分析法进行木构建筑可拆解性评价方法的研究,针对三种类型木结构进行基于拆解时间的定量评价,并提出相关拆解设计策略来指导木构建筑的设计。因此,本文在建筑拆解及拆解设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介绍了木构建筑拆解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对木构建筑拆解的影响因素、可拆解性评价研究方法以及定量评价等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讨论。首先,简述了木构建筑可拆解性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对木构建筑拆解及其可拆解性进行概述,并通过不同科学评价方法的比较分析,最后选择层次分析法来进行木构建筑可拆解性评价的研究。其次,通过对木构建筑拆解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参照机械、产品领域可拆解性评价,衡量木构建筑的可拆解性,从技术、经济和绿色三个方面选取评价指标进行评价。指标包括节点类型数、拆解时间、拆解费用、可回收利用率以及拆解废弃物等。继而,利用专家咨询法、调查问卷来对各指标进行比较赋值,通过层次分析法来计算木构建筑可拆解性各评价指标相应的权重,由此提出了基于拆解时间的木构建筑可拆解性定量评价方法。最后,选取三种类型现代木构建筑案例进行拆解时间定量评价,统计其构件数量及节点类型,综合比较拆解时间,进一步验证了基于拆解时间的木构建筑可拆解性定量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在木构建筑可拆解性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木构建筑拆解后回收再利用及拆解设计的相关策略。研究结果将为现代木构建筑的拆解及设计优化提供理论支撑,最终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