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绪论稻田养殖被公认为是一种生态、高效的,能实现水稻及水产养殖品种双丰收的种养模式,并将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它不仅可以缓解农业用地与养殖用地的部分矛盾,还可在不需要额外投入的情况下增加产出,因而稻田养殖业越来越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稻田养蟹、稻田养鱼、稻田养虾以及稻田养鸭等各种模式逐渐被开发出来。关于稻田养殖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稻田养殖的生态学机制等问题也不断地得到了深入和系统的研究。沙塘鳢(Odontobutis obscurus)是我国近十年来开发的一种特种养殖经济鱼类,国内对其人工养殖的研究主要局限于池塘养殖,对沙塘鳢在稻田的养殖研究鲜见。作为一种名贵的水产养殖品种,且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沙塘鳢的养殖将具有较大的前景。为了探讨沙塘鳢在稻田生态系统中养殖的可行性,本研究对稻鱼共作模式下沙塘鳢对稻田水体和底泥微生物、养殖和稻田水质及大米性状的影响等方面,开展了初步的实验研究,旨在为后续研究沙塘鳢稻田养殖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2稻田养殖沙塘鳢对稻田水体及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为了研究养殖沙塘鳢(Odontobutis obscurus)对稻田水体及底泥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2015年4月-12月于浙江海盐江南四阡现代农业公司进行了沙塘鳢的稻田养殖实验,利用DGGE技术对养殖过程中的稻田水体及底泥16s r DNA进行图谱分析。本次研究共检测到水体及底泥微生物共10个细菌门类,包括α-变形菌亚门(Alphaproteobacteria)、β-变形菌亚门(Betaproteobacteria)、γ-变形菌亚门(Gammaproteobacteria)、δ-变形菌亚门(Deltaproteobacteria)、ε-变形菌亚门(Epsilonproteobacteria)、绿菌门(Chlorobi)、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蓝藻门(Cyanobacteria)等。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养殖沙塘鳢的稻田底泥微生物物种条带数多于常规养殖稻田,养殖稻田的底泥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2.86,显著多于常规稻田的2.27,同时养殖稻田沟的底泥Shannon多样性指数随养殖时间由2.56变化到2.16。PCA及DGGE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养殖稻田的水体及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常规稻田存在较大差异。表明,稻田养殖环境的微生态条件可能优于常规稻田。3稻田养殖沙塘鳢对稻田水体水质的影响为了研究沙塘鳢养殖稻田系统对养殖稻田水体及沟水体水质的影响及稻田水质的变化,我们于2015年对上述稻-鱼养殖系统中的稻田水体、沟水体、常规稻田水体进行了总磷(TP)、总氮(TN)、氨氮(NH3-N)、亚硝酸盐氮(NO2--N)、硝态氮(NO3--N)、叶绿素a(Chla.)等指标的监测。结果表明,沙塘鳢稻田养殖系统对氨氮、亚硝酸盐、硝态氮、总磷等具有一定的净化效果,在总氮较低时对总氮亦具有一定的净化作用,但在较高浓度时净化作用较弱。沙塘鳢养殖稻田的稻田水体、沟水体的氨氮、硝态氮、亚硝酸盐、总氮等指标的变化基本一致。4稻田养殖沙塘鳢对水稻产量及加工品质等的影响为了研究稻田养殖沙塘鳢是否有利于改善稻田养殖系统中水稻的生产性能,我们还对上述稻-鱼共作系统中水稻的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产量性状及出糙率、精米率、米粒长宽比等加工和外观品质进行了统计和观察研究,实验分为养殖沙塘鳢组及常规稻田两组,水稻收获后分别对水稻的产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出糙率、精米率、米粒长度、米粒宽度及米粒的长宽比进行测定,最后实验结果表明,沙塘鳢养殖稻田的水稻的穗粒数(165.38)、千粒重(27.10)、结实率(88.48%)等产量性状均明显大于常规稻田的水稻的穗粒数(156.52)、千粒重(24.19)、结实率(82.16%);同时沙塘鳢养殖稻田使得水稻的米粒宽度得到了增加(沙塘鳢养殖稻田(2.96mm),常规稻田(2.83mm)),并且降低了水稻的米粒长宽比(沙塘鳢养殖稻田的1.74,常规稻田的1.81);但是水稻的出糙率、精米率及米粒的长度均没有明显的变化。体现出沙塘鳢稻田养殖模式对水稻产量性状具有正向的影响作用,并对稻米的外观品质具有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