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目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抑郁障碍的发病情况,分析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抑郁障碍的相关因素,探究其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为重视慢性乙肝患者心理健康干预,提高慢乙肝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肝病门诊,诊断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患者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当场填写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并回收,收集乙肝患者临床信息填写自制调查表,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调查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学历、收入、临床检查、是否抗病毒、家族史、病程以及相关心理因素调查等信息)。同期按3:1比例随机抽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门诊体检的非乙肝人群进行SDS问卷调查。将调查问卷搜集的数据整理、录入并进行赋值。统计分析应用SPSS23.0软件,所有结果均为计算机直接输出。计数资料用例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描述,采用方差分析;乙肝患者抑郁障碍相关影响因素采用相关性检验及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法,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慢性乙肝合并抑郁障碍的调查情况1.1在本次调查中,共向慢性乙肝群体发放350份问卷,有效问卷316份,向非乙肝群体发放115份问卷,有效问卷100份。1.2 316例慢性乙肝患者中,无抑郁165例(52.2%),抑郁151例(47.8%),其中轻度抑郁113例(35.7%),中度抑郁29例(9.1%),重度抑郁9例(2.8%)。非乙肝人群中无抑郁76例(76%),抑郁24例(24%),其中轻度抑郁21例(21%),中度抑郁2例(2%),重度抑郁1例(1%)。1.3慢性乙肝人群SDS评分为49.70±12.25分,非乙肝人群SDS评分为41.96±10.70分,乙肝人群抑郁情况重于非乙肝人群(F=32.15,P<0.001)。1.4慢性乙肝人群在精神性情感症状、躯体性障碍、精神运动性障碍、抑郁性心理障碍4个维度上均值均高于非乙肝人群(F=47.80,P<0.001;F=68.88,P<0.001;F=20.34,P<0.001;F=15.76,P<0.001)。2慢性乙肝合并抑郁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2.1在慢性乙肝合并抑郁障碍的相关性检验中,性别与抑郁成负相关关系(r=-0.384,P<0.01),女性更容易合并抑郁障碍;收入与抑郁成正相关关系(r=0.137,P<0.05),收入低的个体更容易合并抑郁障碍;学历与抑郁成正相关关系(r=0.200,P<0.01),学历越低的个体越容易合并抑郁障碍。年龄、HBe Ag阳性、是否抗病毒以及HBV-DNA复制高低与抑郁障碍发生情况没有显著关系(P>0.05)。2.2在慢性乙肝合并抑郁障碍的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中,性别与抑郁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β=-0.367,t=-0.710,P<0.001),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合并抑郁障碍;学历与抑郁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β=0.125,t=3.40,P<0.001),学历越低的个体越容易合并抑郁障碍;肝炎程度与抑郁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β=0.298,t=5.08,P<0.001),肝炎程度越重抑郁障碍越明显;病程与抑郁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β=0.208,t=5.31,P<0.001),病程越长抑郁障碍越严重;家族史与抑郁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β=0.423,t=11.99,P<0.001),有家族史的个体更容易合并抑郁障碍;担心疾病进展与抑郁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β=0.0948,t=2.26,P<0.001),越担心疾病进展的个体越容易合并抑郁障碍;治疗信心与抑郁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β=-0.585,t=-17.30,P<0.001),患者对治疗越有信心,越不容易合并抑郁障碍;医药负担在回归模型中效果不显著,医药负担与抑郁障碍无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3慢性乙肝合并抑郁障碍中医证型分布特点3.1在本次调查316例慢性乙肝患者的各中医证型人数中,由多到少依次为肝郁脾虚(103例,32.5%),湿热内结(101例,31.9%),瘀血阻络(49例15.5%),肝肾阴虚(37例,11.7%),脾肾阳虚(26例,8.2%)。3.2在慢性乙肝患者的各中医证型中,无抑郁的人数所占百分比由多到少依次为湿热内结(66例,65.34%),脾肾阳虚(15例,57.69%),瘀血阻络(24例,48.97%),肝郁脾虚(45例43.68%),肝肾阴虚(15例,40.54%);轻度抑郁人数所占百分比由多到少依次为肝郁脾虚(50例,48.54%),肝肾阴虚(14例,37.83%),瘀血阻络(17例,34.69%),湿热内结(27例,26.73%),脾肾阳虚(5例,19.23%);中度抑郁人数所占百分比由多到少依次为脾肾阳虚(5例,19.23%),肝肾阴虚(5例,13.51%),瘀血阻络(6例,12.24%),湿热内结(8例,7.92%),肝郁脾虚(5例,4.85%);重度抑郁人数所占百分比由多到少依次为肝肾阴虚(3例,8.1%),瘀血阻络(2例,4.08%),脾肾阳虚(1例,3.84%),肝郁脾虚(3例,2.91%),湿热内结(0例,0%)。各证型与抑郁障碍情况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11.168,P<0.05)。结论:1.本次调查316例慢性乙肝患者抑郁障碍发生率为47.8%,高于非乙肝人群抑郁障碍发生率。2.慢性乙肝人群抑郁障碍程度高于非乙肝人群,并且在精神性情感症状、躯体性障碍、精神运动性障碍、抑郁性心理障碍4个维度上均明显异常于非乙肝人群。3.慢性乙肝患者中,女性、收入低、学历低、肝炎程度重、病程长、有家族史的患者越容易合并抑郁障碍,对疾病担心程度越轻、治疗信心越强越不容易合并抑郁障碍。4.慢性乙肝各证型患者中均存在抑郁障碍,各证型之间抑郁障碍的程度分布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