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统计分析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对术前、术中及术后注意事项进行了剖析和阐述,旨在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治疗进行指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统计 1985、1-2001、3 收治的 15 例(共 22 侧髋关节)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所有入选病例均符合针对强直性脊柱炎而于 1984 年修订的纽约标准,其中男 14 例,女 1 例,年龄 21-53岁,平均 35.3 岁,病程为 3-20 年,平均为 10.4 年,完全强骨性直者为 9 髋,其中 1 例患者左髋屈曲 30 度位强直,右髋屈 60 度,伸-30 度,屈曲挛缩畸形超过 30 度者为 6 髋,有 10 髋疼痛严重,需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才能减轻疼痛。对其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术前、术中及术后注意事项进行了总结、分析,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讨论。结果:髋关节总活动度由术前平均 20 度增加到术后平均 150 度,畸形改善良好,术后无屈曲畸形。疼痛减轻明显,术前有 10 髋疼痛严重,需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才能减轻疼痛,术后有 4 髋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感疼痛,休息后缓解,有 1 髋休息时亦感疼痛,但无需服用药物,仅劳累后疼痛加重时需服用药物止痛。Harris 评分较术前提高 43.5 分。有 1 例患者屈曲活动丢失 20 度,1 例于术后 5 年发生迟发性深部感染而行假体取出,1 例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受轻微外伤后摔倒致使假体远端处股骨干骨折,1 例于术后 9 年发生无菌性松动,患者髋关节出现疼痛,但由于经济原因患者未能进行翻修术而坚持行走 1 年,其后与医院失去联系而失访,有 2 例患者(生物学固定)X 线片显示股骨假体周围有大于 ·61·<WP=70>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毫米透亮线,但患者髋关节功能良好,无疼痛等临床症状,不能诊断为临床松动。 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但由于强直性脊柱炎本身疾病的特点不同于骨性关节炎等其他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疾病,使手术本身及围手术期处理都具有自己独立的特点及相应的并发症,应针对疾病本身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术前应对患者的呼吸及心血管系统作出正确的评估。必须查血沉(ESR)及有无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症状,只有血沉(ESR)正常并且没有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症状时才可进行手术,否则,需进行系统的内科治疗。 在术前 1 天及术前 30 分钟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如手术时间较长,应根据药物半衰期给予追加剂量。根据服用激素剂量及距离手术时间的长短,在术前 3天、术中及术后 3 天给予应用激素。如术中在失血不多的情况下出现血压下降,应想到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可能,加大激素用量。 病人脊柱强直、棘上、棘间韧带钙化,硬膜外穿刺困难,应采用全麻,但对于颈椎屈曲位强直、下颌和寰枢关节受累的患者,采用全麻需具备纤维镜引导下气管插管技术或经鼻气管内插管技术或采用气管切开技术,否则硬膜外麻醉是一种更为安全的方法。 采用何种手术入路,应根据患者情况,如果患者有严重的髋关节屈曲畸形,应采用前侧入路,有利于前方软组织的松解,否则,采用后侧入路还是比较好的选择。 对双侧强直患者,行单侧置换后,该髋关节良好,但受对侧或其他关节的影 ·62·<WP=71>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响,患者仍不能行走,Harris 评分仍很低,在 70 分以下,但这并不能说明术侧髋关节功能不好,因此,对经济状况不良或身体状况差者,不能同时行双侧手术,单侧髋关节置换后功能评分将受影响,双侧髋关节强直的患者只行单侧手术后的评分不适合用 Harris 评分,而用 Charnley 评分较为合适。 静脉栓塞的预防:机械性预防:1)弹力袜,弹力绷带;2)CPM 下肢功能锻炼器;3)足底静脉泵。药物预防:1)普通肝素;2)速避凝(低分子量肝素);3)华法令。 异位骨化的预防:华法令、非甾体消炎镇痛剂、放射治疗。 感染的预防:应根据可能引起感染的不同环节,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假体松动的预防:对于非骨水泥假体,要求安放假体时,与股骨髓腔紧密配合,达到最大的初始界面固定强度;骨水泥假体,尽量采用新一代骨水泥技术;控制体重、减少大运动量活动也有利于延长假体使用寿命。 总之,虽然由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本身疾病的特点,给全髋关节置换术带来一定的困难及相应的并发症,但只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及有效的预防措施,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还是令人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