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词作为自然语言最基层的构成材料,是自然语言形式和意义组合序列的基本载体。从符号层面上来说,它是构成句子的最小有形单位。无论人脑还是电脑,对自然语言的理解和处理,都需要从表层形式入手。从这个角度说,词义的理解是理解自然语言语义的起点和基础。在语言信息化时代,自然语言处理对词义精确描写的要求越来越高,词义微观结构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以此为背景,本研究以词义基元理论为指导,提取现代汉语听觉类感官动词的词义基元,进一步对听觉类感官动词的词义基元结构进行描写。本文重点探讨现代汉语听觉类感官动词的词义基元构成,并对其基元结构进行形式化描写。首先,针对先前感官动词的研究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重新界定现代汉语感官动词,并进行语义分类,分为视觉动词、听觉动词、味觉动词、触觉动词和嗅觉动词五个感官动词词汇场。其次,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为蓝本,辅助《现代汉语分类词典》(郭大芳版)、《现代汉语分类词典》(董大年版)、《现代汉语分词词典》(苏新春版)、《同义词词林》。同时参考北京大学CCL语料库、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中国传媒大学有声媒体语言文本语料库对现代汉语感官动词进行封闭地搜集与分类,完善五个感官类动词子场。由于篇幅有限,本研究以听觉类感官动词作为研究对象。再次,运用语音学最小对立体的研究方法,以一组意义相反或相近的词为一个语义最小对立体对听觉类感官动词的词义基元进行逐个分析与提取,从而建立现代汉语听觉类感官动词词义基元集。第四,根据胡惮(2014)通过对词义微观结构的考察,词的词义一般由四个模块构成,即义类(Semantic Category)、义核(Semantic Core)、义征(Semantic Attributes)和义用(Pragmatic Attributes),使用通用的词义结构式“义类+义核+义征+义用”对听觉类感官动词词义基元结构进行描写。针对当前大量纸质词典存在循环释义的现象,词义研究语义颗粒度较粗,应用范围有限等问题,词义基元结构的提出是对这些问题解决的有效尝试,通过分析与描写基本词位之间的关系,找出词的属性特征之间的差异,从而构建颗粒度更为精细的词义基元集。本研究中现代汉语听觉类感官动词是感官动词的子类范畴可作为个案来研究,初步探讨这类典型词的词义基元构成及基元结构的描写。这有助于提高词汇本身的处理效率,词汇语义处理效率的提高不仅为句处理带来突破性的意义,还有助于促进词典编纂和避免词典释义中的循环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