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国内缺血性结肠炎(IC,ischemiccolitis)的研究现状,总结其临床特点,为今后的临床诊治提供借鉴。
方法:
检索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2000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国内发表的有关IC的文献,逐篇阅读全文并分析:①IC文献的构成情况;②汇总所有文献,记录并统计IC的病例数、患者性别、年龄、危险因素、症状、体征、病变部位、诊断方法及临床分型、治疗、转归等信息。
结果:
检索得IC相关文献共288篇,其中病例分析74.31%,综述9.03%,病例报道7.99%,病例对照研究3.47%,临床对照试验3.47%,基础类文献1.74%,文献数量逐年增加,以病例分析为主。对所查文献中病例信息进行汇总,年龄范围在4-97岁,平均年龄63.57岁,>50岁老年患者占86.32%,男女比例1:1.35;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疾病是我国IC患者发病的首要危险因素,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病的患者各达47.01%、34.88%,23.62%、22.44%、10.08%;IC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93.54%、便血78.17%、腹泻39.84%;结肠镜是IC首选的检查方法,误诊率为15.34%,最常见被误诊的疾病为溃疡性结肠炎(9.35%);CT是IC常用的诊断方法,敏感性为60.54%;IC临床分型:一过型87.46%,狭窄型9.98%,坏疽型2.55%。大多数患者经内科治疗后获得痊愈或好转,死亡率为1.05%。
结论:
国内IC相关性文献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大部分为临床病例分析,前瞻性研究少,基础研究更少。相应报道的IC病例数逐渐增多,以老年女性居多。粥样硬化相关性疾病是发病的首要危险因素,腹痛、腹泻、便血为其典型三联征。结肠镜为其主要的诊断方法,但较易误诊,该病临床分型以一过型为主,多数病例内科治疗效果良好,预后好,死亡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