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70年代Gardner和Lambert提出了动机理论以来,有关动机方面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但是研究者在动机类型,影响动机的因素方面还未能达成共识。在中国英语学习的背景下,国内研究者大都研究非英语专业的英语学习动机情况,很少研究涉及到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类型、他们的学习动机是否发生变化、学习动机与教育背景及性别的关系等。 为此,本文作者进行了一次预测,收集到的数据经过SPSS12.0的分析发现: 1)英语专业学生主要有以下五种动机:“内在兴趣”、“文学吸引”、“出国”、“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这五种动机在他们的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英语专业的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英语学习时间呈正相关; 3)英语专业的学生学习动机类型和学习者的性别和教育背景有相关性; 4)学习动机类型和学习强度有相关性。 可见,调查出的学习动机类型和前人研究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文学吸引”是此次研究的重要发现。 在动机研究被引入外语教学十年后,即20世纪80年代,Holec也将自主学习概念引入外语教育领域,国内外学者围绕这一新课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自主学习概念的界定、理论基础的剖析以及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三个方面。为数不多的国外学者从理论上讨论了动机和学习自主性孰先孰后的问题:即,动机决定学习者的自主性还是学习者的自主性决定动机。但是,个体差异与自主学习的相关性研究,特别是学习动机与自主学习的相关性研究还不多,具体学习动机类型与学习自主性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更加匮乏。 本研究主要采用定量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来自人民大学126名和青岛理工大学96名大学二年级本科生“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与英语学习自主性能力相关性调查”探究学习者英语学习动机与英语学习自主能力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主要涉及以下两个问题: 1)中国非英语专业的大二学生的主要的英语学习动机类型; 2)不同的学习动机类型和学习者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之间的相关性。 通过SPSS14.0统计软件将问卷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发现六种英语学习动机,“内在兴趣”、“信息传播工具”、“情境学习”、“交流媒介”、“个人发展”和“成绩动机”。 通过对数据进行Pearson的相关性分析,作者发现学习动机和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是r=.673**。其中四种学习动机和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呈显著的正相关性,即“内在兴趣”(r=..660**)、“信息传播工具”(r=.587**)、“交流媒介”(产.460**)和“个人发展”(r=.561**);在这四种动机中,“内在兴趣”动机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关性最强,其次是“个人发展”动机。 另外两种学习动机(即“情境学习”和“成绩动机”)与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呈正相关性,但相关性不显著,“情境学习”和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系数是r=.057,而“成绩动机”和学习者学习能力的相关系数是r=.107。 通过数据的分析和对被试的采访,作者还进一步挖掘出每种动机和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相关性差异的深层原因。最后,作者提出英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内在学习兴趣”动机,注重工具性动机向内在兴趣型动机的转化,同时不应忽视创设“学习情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此外,作者总结了本次研究的不足,并对今后的相关课题的研究做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