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G以太网与SUPANET融合技术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zy04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是10G以太网技术以及四川省网络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提出的下一代Internet体系结构——“单物理层用户数据交换平台的体系结构网络(Single physical layer User-data switching Platform ArchitectureNetwork,SUPANET)”。为了充分利用骨干网带宽,人们目前采用了密集波分复用(Dense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DWDM)技术,但接入网的低带宽连接使得网络中的瓶颈问题逐渐突出。10G以太网可以满足新的容量需求,解决了低带宽接入、高带宽传输的瓶颈问题,扩大了应用范围,并与以前的所有以太网兼容。而SUPANET的最大优点就是以带外信令的思想和面向以太网物理帧时槽交换(Ethernet-oriented Physical Frame Timeslot Switching,EPFTS),为用户提供便捷的、高性能的,且具有服务质量保证的服务。所以,实现10G以太网和SUPANET的融合能够使SUPA的触角延伸到更远的地方,能够将服务质量保证延伸到用户,真正为用户提供端到端的具有QoS保证的业务。为实现10G以太网与SUPANET的互联及互通,本文提出了EPF-over-10G的解决方案,并通过融合子层来实现10G以太网与SUPANET的融合。依据以太网交换原理以及SUPANET带外信令思想将融合方案定为在用户平台上的融合子层来实现,并在信控平台内对建立/删除连接的协议进行改进。在建立虚连接的过程中,为了建立起虚线路标识与MAC地址的映射关系,引入了虚拟MAC地址的概念,用虚拟MAC地址来标识不同的业务连接。虚连接建立后,EPF帧在用户平台的融合子层首先被解封装成MAC帧并通过虚拟MAC地址查表进行转发,到达目的端用户后,根据虚拟MAC地址所携带的信息,将其封装为EPF帧。对于传统的以太网MAC帧直接根据其目的MAC地址进行转发,融合子层对其透传。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本文利用OPNET网络仿真软件对所提出的融合方案进行了仿真实验。通过建立的一个简化的网络拓扑模型,对融合方案信控平台连接建立、资源预留、以及连接删除过程,用户平台数据的传输过程以及PCS子层所采用的64B/66B编码算法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10G以太网与SUPANET的融合采用EPF-over-10G方案是正确可行的。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呈指数膨胀,其结构具有异构性、多元化、分布式等特点。因而,能帮助用户更为快捷地找到所需信息的服务推荐系统得到了广泛
数据库系统中的访问控制是数据库安全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其中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ole-Based Access Control,RBAC)是目前研究与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访问控制模型。本文通过
随着嵌入式技术的日新月异,它在各种领域的应用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推广。图形用户界面GUI(Graphics User Interface)作为人机交互技术的重要内容,以丰富的图形图像信息、直观的表达
机器人路径规划技术是现代机器人控制领域内的一个焦点问题,也是机器人避障比赛中的核心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循环神经网络,液体状态机具有对数据大规模并行处理及对知识有较强
随着无线网络的迅猛发展以及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在无线网络中进行以视频为主的多媒体实时传输成为当前的热门应用。然而现有的无线网络技术难以满足视频传输的需求,如何改善无
数字水印技术属于信息安全的范畴,是信息隐藏的一个分支。数字图像水印是数字水印技术研究的一个方面,具有极大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是目前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介
日益增长的移动用户数量和迅速扩大的移动通信业务对通信质量和系统容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移动通信系统中有限的无线资源和快速增长的使用需求之间的矛盾使得无线资
基于网络的智能教学系统是一个涉及计算机科学、教育学、心理学、认知科学和行为科学等的复杂系统。在现在的网络学习系统中,含有大量的学习者学习记录,而如何有效的对学习者
随着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发展,目标检测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其中,电子商务环境下对于海量商品图片的处理问题,为目标检测技术特别是logo检测与识别技术提供了广阔
近年来,随着Internet不断发展,组播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相比单播,组播实现了一对多的通信方式,并且可以节省带宽、减轻网络负担和提高数据传输率。与传统的IP组播不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