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是10G以太网技术以及四川省网络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提出的下一代Internet体系结构——“单物理层用户数据交换平台的体系结构网络(Single physical layer User-data switching Platform ArchitectureNetwork,SUPANET)”。为了充分利用骨干网带宽,人们目前采用了密集波分复用(Dense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DWDM)技术,但接入网的低带宽连接使得网络中的瓶颈问题逐渐突出。10G以太网可以满足新的容量需求,解决了低带宽接入、高带宽传输的瓶颈问题,扩大了应用范围,并与以前的所有以太网兼容。而SUPANET的最大优点就是以带外信令的思想和面向以太网物理帧时槽交换(Ethernet-oriented Physical Frame Timeslot Switching,EPFTS),为用户提供便捷的、高性能的,且具有服务质量保证的服务。所以,实现10G以太网和SUPANET的融合能够使SUPA的触角延伸到更远的地方,能够将服务质量保证延伸到用户,真正为用户提供端到端的具有QoS保证的业务。为实现10G以太网与SUPANET的互联及互通,本文提出了EPF-over-10G的解决方案,并通过融合子层来实现10G以太网与SUPANET的融合。依据以太网交换原理以及SUPANET带外信令思想将融合方案定为在用户平台上的融合子层来实现,并在信控平台内对建立/删除连接的协议进行改进。在建立虚连接的过程中,为了建立起虚线路标识与MAC地址的映射关系,引入了虚拟MAC地址的概念,用虚拟MAC地址来标识不同的业务连接。虚连接建立后,EPF帧在用户平台的融合子层首先被解封装成MAC帧并通过虚拟MAC地址查表进行转发,到达目的端用户后,根据虚拟MAC地址所携带的信息,将其封装为EPF帧。对于传统的以太网MAC帧直接根据其目的MAC地址进行转发,融合子层对其透传。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本文利用OPNET网络仿真软件对所提出的融合方案进行了仿真实验。通过建立的一个简化的网络拓扑模型,对融合方案信控平台连接建立、资源预留、以及连接删除过程,用户平台数据的传输过程以及PCS子层所采用的64B/66B编码算法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10G以太网与SUPANET的融合采用EPF-over-10G方案是正确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