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松石从古至今深受国内外人们的喜爱,随着绿松石市场火热程度的递增,人们尝试采用不同的手段来改善绿松石的颜色来满足市场对优质绿松石的追求,而颜色是绿松石质量评价以及价格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有必要对绿松石的颜色成因、影响因素进一步深入研究以及制定绿松石的颜色分级标准。采用显微拉曼光谱仪、显微红外、微区X射线衍射仪、电子探针、LA-ICP-MS、显微紫外-可见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14个不同颜色及4个“雨点”的绿松石进行了宝石学及颜色特征分析,发现绿松石的颜色除了与Cu、Fe有关外,也与微量元素V、U、Ni及部分稀土元素有关。同时,发现含V、U的矿物可使绿松石呈现出次生的艳绿和暗浓绿色,黄色和褐红色的绿松石是由赤铁矿和针铁矿所致,不同颜色的绿松石与氟磷灰石混合在一起可使其颜色加深,而外观呈雨点及脉状分布。此外,采用SEM观察了绿松石表面的孔隙发现,孔隙分布不均匀,形态丰富,大小不一;密度在2.19~2.83g/cm~3之间的绿松石样品,其表面孔隙率的范围在0.044%~2.141%之间。定量表征泡水、浸胶、封蜡三种充填孔隙方法前后的颜色变化,结果发现绿松石经孔隙充填后饱和度增加,明度降低,说明孔隙对颜色也有一定影响。综上所述,绿松石的颜色是其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及结构等物理化学因素对光的选择性吸收、散射及反射作用后的综合表现。论文丰富了绿松石颜色品种的研究,对绿松石的颜色成因研究提出了新的观点和认识。论文以颜色大数据为基础,搜集了来自湖北和安徽的51955个绿松石样品,建立了中国绿松石颜色分布的空间模型,结果发现中国绿松石的色相范围分布在12°~220°区间,涵盖了蓝色、蓝绿、绿、黄等不同颜色的绿松石,且不同色调类型的颜色,其明度和饱和度的分布范围及样品数量不一致。综合常用的颜色术语、绿松石的颜色特性及样品数量的分布特征,将绿松石的色相划分为蓝、绿蓝、蓝绿、绿、黄、橙六个色相类别;明度划分为亮、明、暗三个级别;饱和度划分为浅、中、艳、浓四个级别。制定了绿松石的颜色分级规则及参考色卡,旨在用于日常评级活动中,对规范绿松石市场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