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各项生产建设的顺利实施建立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之上。在生产建设中,由于开挖、工程建设、临时占用土地等原因,土地资源的破坏和生态的恶化不可避免,并且呈现增长的趋势。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土地复垦率不到10%,远远低于国外发达国家的水平(土地复垦率已达到50%以上),究其原因是由于施工建设、土地乱占乱用等。土地资源的破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浪费,致使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受到了严重的阻碍,这样的情况不符合我国的国情,虽然我国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较大,但是人均基数比较少。为了使受到破坏的土地尽快的恢复到可利用的状态,土地复垦的工作势在必行;要做好土地复垦工作,首先要从土地适宜性评价开始,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做好土地复垦规划方向的基础和前提。本论文首先了解和分析国内外土地复垦的起源、发展和完善过程,国内外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来源、发展、特点方面;其次对两个基础理论:土地复垦和土地适宜性评价进行研究,包括两个理论的概念、内容、程序、原则等方面;再次是对两个体系:土地复垦技术体系和土地适宜性评价体系进行研究,复垦技术体系主要从其复垦措施作为出发点来研究,土地适宜性评价体系主要是从其评价基础、特点、评价方法、分类体系等方面进行研究。同时,本论文通过调查和收集相关资料,以云南研究区建设项目水电站的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为例,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评价体系为依托,利用GIS技术的空间叠加、属性分析和投影变换等,以软件MapGIS作为辅助制图工具,共同来确定土地复垦评价因子,划分评价单元,评价单元的复垦方向、工程技术措施、植物措施等。基于我国生产建设项目得到政府大力支持,生产建设项目大力开展是必然趋势,土地复垦必然也是未来一段时间的趋势,因此做好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复垦工作的关键。所以,顺利完成土地复垦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响应国家基本政策,严格坚持耕地保护制度,坚持土地利用节约集约,坚持保护环境,是实现土地永续性利用的重要举措,对改善和恢复生态环境、发展可持续经济、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节约集约型社会、促进社会综合发展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