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上勉于1919年3月8日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工匠家庭。因家境贫困,未满十岁的水上勉被送到京都市上京区临济宗相国寺的塔头瑞春院做小和尚。十四岁那年,因不堪寺院的生活而逃离了瑞春院,后被等持院收留,十八岁时又再次逃离了等持院。1948年水上勉以《平底锅之歌》初登文坛,开始了私小说创作,迫于生活压力,其先后从事了报社记者、服装商贩等30多种职业,文学创作也因此陷入了停滞状态。1957年,水上勉在读了松本清张的《点与线》后深受启发,时隔十年后又重新执笔,创作了推理小说《雾与影》。这部作品在社会上获得热烈反响,此后,水上勉又接连创作了《海牙》、《耳朵》等一系列推理小说,与松本清张并称为社会派推理小说家。然而刚刚在文学界开始崭露头角时,水上勉却因为被冠以“社会派推理小说家”的头衔而感到空虚和不安,因为其志在纯文学创作。而《雁寺》正是其在文学风格转变时期创作的一部作品。《雁寺》主要围绕主人公慈念的复仇过程展开。在《雁寺》中水上勉生动地还原了自己童年时期悲惨的寺院生活,成功地塑造了慈念这一阴郁的小和尚形象。围绕《雁寺》的研究在文学界层出不穷,但是这些研究主要从恋母情结、悲剧意识、哀怜意识等角度展开,并未对《雁寺》中慈念的“复仇”进行研究。因此,在本论中,笔者拟对慈念的“复仇”进行分析,试图从其复仇过程来看水上勉的创作意图。在第一章中,笔者主要对慈念的复仇过程进行分析。慈念的复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仇恨的升级,才最终达到杀人的地步。其仇恨最初源自劳作的辛苦、军事训练的痛苦等,还是小孩子的慈念经常通过哭来发泄自己的怨恨;当逃学的事被老师告发后,慈念内心的愤恨愈加强烈,通过哭已经无法排解,于是便将鲤鱼作为复仇对象,通过刺杀鲤鱼来发泄内心的愤恨;在与里子发生肉体关系后慈念完成了由小孩到成人的角色转变,里子也由母亲的角色转变为慈念情人的角色,由此导致慈念生出了对情敌慈海的杀意,其杀意在鹰与蛇的关系中得以体现;在施主家有人逝世时慈念借机将慈海杀害,完成了复仇。在第二章中,笔者从内部心理原因和外部原因两方方面对慈念复仇的原因进行考察。从内部原因来看,慈念性格上的自卑感和情感上的孤独感是导致其复仇的主要原因。从外部原因来看,来自慈海的压抑,与里子纠葛不清的复杂情感,以及寺院环境的堕落等是导致其复仇的另一诱因。在第三章中,主要对小说中主人公身上隐喻的现实意义进行分析,以明确禁锢在水上勉心中四十年的怨恨与心酸。通过将小说中慈念、里子、慈海与现实生活中水上勉自己、母亲、父亲进行对比,可以看出作品中描述的慈念、里子、慈海分别是水上勉自己、母亲、父亲的化身。此外,慈海的身上不仅体现的是水上勉父亲的形象,也是日本战前“家族国家”中的“父亲”——天皇形象的暗示。在第四章中,对水上勉创作《雁寺》的意图进行了探讨。水上勉在创作《雁寺》时一气呵成,从中可以看出其个人急切地想与痛苦的记忆告别的迫切心情。此外,水上勉把自己幼年时代的苦恼、对母亲复杂的情感、对父亲的恨以及天皇统治下自己青少年时期的苦痛等堆积在自己内心四十几年的怨恨与心酸,借慈念、里子、慈海得以发泄,获得了内心的新生,与苦痛的前半生完成了告别。同时也表达了作者不忘文学创作初心,开始由推理小说转向纯文学创作的决心,迎来文学创作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