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评价了雷米芬太尼静脉泵入用于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患者镇痛镇静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选取44例16-80岁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转入术后监护病房的患者,其定向力恢复,无需人工气道,生命体征平稳。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23)和对照组(对照组n=21)给予镇静镇痛治疗,使SAS评分达到3-4分;6级PI评分达到1-2分。实验组患者使用雷米芬太尼以初始3ug/kg/h静脉输注,5-10分钟后根据镇静镇痛深度决定是否改变速率,最小调整速度为0.5ug/kg/h。如果雷米芬太尼输注速度达到6ug/kg/h而未能达到治疗目标(SAS=3-4;PI=1-2)则开始异丙酚靶控输注(Diprifusor TCI);对照组患者在靶控输注异丙酚前如果PI>3,由实施试验的医生静脉给予芬太尼25ug直至PI≤3。异丙酚靶控输注的初始血浆药物浓度是1ng/ml,根据患者临床需要和患者体质可给予最小0.1ng,ml的调整。在输注镇静镇痛药物前和输注镇静镇痛药物达到满意镇静镇痛深度后都监测并纪录SAS、PI、MAP、HR、SPO2以及RR。对于治疗期间RR出现明显下降或小于12次/分钟时,由实施治疗的医生查动脉血气并纪录PCO2。纪录所有的不良反应及患者的不适主诉,并在镇静结束后询问患者对治疗期间有无不良记忆,在患者即将转回普通病房时询问对术后监护病房是否满意。记录医务人员对治疗的满意度。
结果:两组患者均达到理想的镇痛镇静深度(SAS=3-4,PI=1-2),所有实验组患者均未使用异丙酚。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使用药物达到满意镇静镇痛深度后、MAP以及RR较给药前明显下降。组间对比,实验组患者RR和PI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RR13.52±2.29对18.14±1.86,P11.00±0.07对1.61±0.49)。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较低,且不严重,两组间无差异。两组患者对术后监护病房均很满意,经治医生和护士对两组镇静治疗效果和患者神经外科查体的依从性均满意。
结论:使用雷米芬太尼的以镇痛药物为基础的镇静治疗可以安全有效的应用于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清醒、无人工气道且生命体征平稳的患者,不增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较大剂量的雷米芬太尼有可能增加高碳酸血症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