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对广西地区的β-地贫/Hb E 病例进行研究,了解在该地区β-地贫复合 Hb E(β-地贫/Hb E)的基因类型、发生率。阐述其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对 29 例β-地贫/Hb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广西地区的β-地贫/Hb E 病例进行研究,了解在该地区β-地贫复合 Hb E(β-地贫/Hb E)的基因类型、发生率。阐述其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对 29 例β-地贫/Hb E 病例进行血液学常规检查、血红蛋白、珠蛋白肽链分析。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反向斑点杂交、限制性内切酶 Xmn I分析及 DNA 测序等方法,检测β-地贫基因型,Hb E 基因突变,α-地贫基因型及 Gγ?158 C→T 基因突变等。结果:29 例β-地贫/Hb E 病人共检测出β-地贫基因型 6 种,分别为 CD41-42/Hb E、CD17/Hb E、CD71-72/Hb E、CD43/Hb E、CD17/Hb E 及 IVS?Ι?1/Hb E 基因突变。其中 CD41-42/Hb E 为 13 例,占45%;CD17/Hb E 为 9 例,占 31.0%;CD71-72/Hb E 为 3 例,占 10.3%;CD17/Hb E 为 2 例,占 6.8%;IVS-Ι-1/Hb E 及 CD43/Hb E 各 1 例,占 3.45%。共检测出α-地贫基因型两种,其中 SEA 缺失型α-地贫 1 共 2 例,-α4.2缺失型α-地贫2共3例,未发现广西常见的其他两种α-地贫基因型-α3.7及Hb CS。关于Gγ?158 C→T 基因突变,共检测出杂合子 11 例占 37.9%,纯合子 1 例,占 3.45%;正常无突变 17 例,占 58.6%。结论:1.首次较完整地阐述了广西地区β-地贫/的 Hb E 基因型,主要为 CD41-42/Hb E、CD17/Hb E、CD71-72/Hb E、CD43/Hb E、CD17/Hb E 及 IVS?Ι?1/Hb E,其中以 CD41-42/Hb E 及 CD17/Hb E 为多见。当β-地贫复合 Hb E 时,其表现型以中间型β-地贫为主,也有表现为轻型或重型β-地贫。2.在β-地贫/Hb E 同时合并α-地贫的病例,贫血症状可以有较明显改善,而改善的程度与α-地贫的基因型有关。合并 SEA 缺失型α地贫 1 的贫血症状比合并α-4.2缺失型α地贫 2 为轻。3.β-地贫/Hb E 复合 Gγ-158 C→T 基因突变的临床表现多为中间型β-地贫。4.文中使用的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具有准确率高,操作简便、快速,可同时检测样品中多个突变,不需接触放射线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β?地贫基因诊断技术。
其他文献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他的话说明了提问既是学问又是艺术。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优化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课堂问题设计的精巧,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之效,反之,课堂气氛有可能如“石沉大海无影踪”,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即使同样的教学内容,但不一
新课标下个性化教学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方式上要求转变过去那种一味地接受、机械地训练和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批判精神和怀疑精神。而这些正是新课标实施的根本目的所在。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新的教学意识。 一、学生 1、尊重主体
多年来,语文教学经历了种种误区:“满堂灌”变成“满堂问”;文本拓展却“脱离了文本”;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开始了,课堂上热热闹闹了,学生却收获寥寥;人文内容多了就滑向了“泛人文化”;搞“综合性”、“跨学科”学习,又“种了别人的责任田,荒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吸收了“新理念”,又忘了自己的“老传统”…… 作为母语教学的语文教学,在经历了种种厄运后热切呼唤回归!新课标提出:阅读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
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动力,是发展思维的前提。符合兴趣的学习能使学习达到最优化的效果。如果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执着的追求,勤奋的思索。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只有具备了扎实的语文功底,才能为以后学好其它学科打好扎实的基础。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对此,我有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综合素质 语文作为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其丰富的
农村孩子往往给人一种“憨厚”、“朴实”、“羞涩”的印象,他们大多不够自信,不善言语,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往往落后于其他能力,尤其是书面表达(习作)能力成了大多数语文老师的心病。如何培养农村孩子的习作能力,一直是语文老师努力的方向。习作教学是循序完整而统一的,从小学低年级的写话到中、高年级的习作是一个整体,对学生个体而言则是渐进的过程。因此,习作能力应从低年级的写话开始培养。 一、利用课文插图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一向注重作文教学,近几年来,我所教的学生大都喜欢写作,很多人问我有什么秘诀,其实我并没有什么秘诀,只是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怎样才能点燃学生写作的兴趣之火呢?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重阅读——积写作之柴 要提高学生写的能力,必须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的,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材料。而获取间接材料的最有效途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的人文性和功利性定位,决定学生的阅读不能局限于教科书的范围,只有以其为源,漫游书海,开拓学生的阅读面,纵览课内外健康书籍,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如何让大部分学生通过阅读感受生活的美?如何让学生让学生享受阅读的喜悦?如何让学生通过阅读深谙走进语文的快乐?我在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