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采用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框架,尝试研究目前中国正经历的现代化、全球化和繁荣的经济发展给中国传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所带来的影响,并尝试从当代中美文化再看Hofstede二元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的框架。Hofstede在其1980年出版的Culture’s Consequences一书中总结了比较文化差异的四大维度: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权力距离指数,不确定性规避指数,女性气质/男性气质。其中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一直受到最为广泛的关注和运用,Kagitcbasi(1994)甚至称上个世纪80年代为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的十年。很多学者一直认同Hofstede的二元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维度,认为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分列两端,非此即彼。而近年来,特别是2002年以来部分学者却对Hofstede的I/C理论产生了质疑,如Osyerman,Schwartz,Bond和Baskerville等人。普遍的质疑是Hofstede将文化的概念等同于民族,将民族层次的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等同于个体层次的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并从一个局外人的角度来考量文化。批评者因此认为这种分类存在逻辑和过程的缺陷,并由于没有充分理论基础的支持而容易导致误读和错误。那么,Hofstede的二元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线性框架是否还适用于变化中的当代中美文化呢?此外,现代化理论提出个人主义在工业化的西方社会更普遍,而集体主义则在传统社会中占主导地位。持此类观点的学者认为社会财产的富庶导致个人主义的繁荣。Hofstede的研究发现也支持了这种说法。某些学者对当代印度社会的研究也表明在年轻一代中集体主义的确表现出大幅明显的下降;而日本、韩国等学者的研究发现虽然现代化在表面上似乎冲击了本国的部分传统集体主义价值观,其内在的核心内容,如强调人际关系等,并未有根本的改变。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面临着急剧的社会变革,如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的流动人口涌向城市,传统的大家庭正加速向核心小家庭转化,晚婚晚育甚至不育人数以及离婚率持续攀升,传统价值观不断受到挑战,因特网及手机等高科技产品快速普及等等。那么,中国目前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到底处于一个什么状态呢?因此综合起来在本论文中作者关注点主要有以下几点:在现代化的冲击下中国传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是否受到了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如果是,那么目前中国个人主义的表现方式又有哪些?中国传统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核心是否有所改变?结合比较当代美国的个人主义文化状况,当代中美两国文化是否还仍然处在Hofstede二元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线性框架的两端?是否有一个更好的文化框架来描述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在不同社会中的分布?本论文由五个章节组成。第一章简要介绍了该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二章概述了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理论,部分学者对Hofstede二元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框架的批评,以及现代化理论中对个人主义的论述。第三章分别说明了中国集体主义、美国个人主义的形成背景、过程及其发展。第四章作者陈述了本文方法论的选用,分析了当前中国的一些主要经济、社会、文化等变迁及其对中国传统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影响。第五章对以上研究进行了概括,总结出虽然某些个人主义表现在中国有上升的趋势,但集体主义的核心并未受到冲击,并且作者建议Hofstede的二元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框架并不完全适用于今天的中美文化。最后作者也提出了本文的不足之处和今后可以延伸的相关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