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往大量研究表明,脑电双频指数的应用可以很好的评估麻醉深度,减少麻醉药的用量,缩短麻醉苏醒的时间,使麻醉效果更确切。本研究旨在探讨在七氟醚和瑞芬太尼的静吸复合麻醉中,脑电双频指数的应用能否减少七氟醚的用量,缩短麻醉苏醒时间。方法:选择50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18~60岁,行择期全麻下妇科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和BIS组。两组均以丙泊酚1-2mg/kg,咪达唑仑0.05mg/kg,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瑞芬太尼1μg/kg行麻醉诱导。以七氟醚和瑞芬太尼0.1μg/kg/min,阿曲库铵0.3mg/kg/h维持麻醉。在麻醉维持过程中,BIS组根据BIS值(50±5)来调节七氟醚浓度,对照组由同一麻醉医生根据患者术中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来调节七氟醚浓度。插管成功后,每隔5min记录患者术中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脉搏氧饱和度、BIS值、呼末二氧化碳和呼气末七氟醚浓度,记录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恶心呕吐及躁动发生情况,术后24小时随访患者术中知晓的发生情况。结果:BIS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其平均呼气末七氟醚浓度分别为1.23±0.13%和1.50±0.15%,两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BIS组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P=0.001)。对照组和BIS组术中平均BIS值分别为48.74±3.50和52.57±3.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IS组和对照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分别为7.5±1.2min和7.6±1.5min,睁眼时间分别为10.6±3.2min和10.8±2.8min,拔管时间分别为14.8±2.9min和15.6±2.5min,出室时间分别为31.1±6.4min和32.5±5.9mi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恶心呕吐及躁动发生率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4小时随访两组患者均无术中知晓的发生。结论:用BIS指导七氟醚和瑞芬太尼用于妇科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使术中平均呼气末七氟醚浓度降低,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但并未缩短患者麻醉苏醒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