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禁毒工作的矛盾及对策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截止 2002 年度,全世界吸毒的人数已达 8000 万人以上,我国的吸毒人数每年递增,已超过 100 万。全球化的毒品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重大威胁,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笔者撰写本文,从我国目前毒品犯罪的特点、规律和共生模式入手,总结我国禁毒工作中存在的五大矛盾,并进行理性分析和思考,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方案。文章通过三大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通过对我国毒品犯罪的特点、共生模式、犯罪市场和发展态势分析,揭示我国毒品犯罪的规律、严峻现实和发展趋势。文章认为,境外毒品对我国“多头入境,全线渗透”的总体态势没有根本改变,毒品犯罪逐渐集团化、家族化、黑社会化、暴力化、职业化、区域化和高科技化。毒品问题导致了暴力犯罪和黑社会犯罪上升和政治权力腐败。但从毒品犯罪市场的分析来看,禁毒不是一场无望斗争,在洞悉毒品犯罪市场的要素和各环节的内在规律后,通过对毒品犯罪市场的控制,完全可以逐步减少毒品犯罪,最后达到禁毒的目的。第二部分:围绕我国禁毒工作中的一些观念误区和不当做法进行分析和思考,总结出禁毒工作中的五大矛盾:现实社会毒品的严重性与人们思想认识不 1<WP=4>足之间的矛盾;毒品来源的多样化与毒品控制传统方式之间的矛盾;打击毒品犯罪的法律趋于严厉与实际打击惩治力度不足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的吸毒人员被强制戒毒与医疗、矫治效果不明显之间的矛盾;大众传媒对毒品宣传教育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之间的矛盾。第三部分:通过对毒品犯罪市场和禁毒工作中的矛盾分析,根据我国禁毒工作的实际情况,总结前段时期内禁毒工作的成就和不足,借鉴国外禁毒工作的先进经验,指出今后一段时期内禁毒工作的重心。笔者认为,我国的禁毒方针必须重新定位,将“四禁并举、堵源截流、严格执法、标本兼治”的禁毒方针改为“四禁并举、堵源截流、全民防御、标本兼治”的提法更为准确。在打击毒品犯罪的立法方面,必须着眼于毒品预防和控制的立法优化,制定统一的《毒品预防法》和《戒毒法》。在毒品的预防和教育中,应发挥学校和社区优势,完善毒品预防和控制机制。最后提出对毒品犯罪共生模式和吸毒人员控制的具体方案和加强对毒品犯罪打击的国际合作。笔者认为,毒品问题在我国日趋泛滥,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在社会变迁和重组时期,多种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并存,各种利益冲突日益扩大,导致毒品问题错综复杂,禁毒工作任重而道远。然而,在与毒品的斗争中,只要形成科学的思想观念,掌握毒品犯罪的特点、规律和发展态势,妥善解决禁毒工作中的各种矛盾,建立切实可行的毒品预防教育机制、禁毒机制和反吸毒体系,各个击破毒品的生产、运输和消费环节,中国的毒品犯罪和吸食问题是完全可以得到控制的。
其他文献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置于突出地位。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只有立足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才能真正实现思想政治课的育人价值。开发好政治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洗钱的严重危害使得反洗钱行动非常必要。洗钱的跨国性要求反洗钱必须进行国际合作。中国也面临着的洗钱的严重威胁,也需要在反洗钱方面加强国际合作。本文旨在阐明各种反洗钱
<正> 对于腰腿痛的病因,一度过分强调椎间盘突出。几年后,又一种倾向归因于椎管狭窄。近年来随着对腰神经通道进一步深入的研究,腰神经通道狭窄卡压腰神经根致腰腿痛引起了人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人的问题的研究置于重要位置。人类历史,尤其是近一百多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人的发展既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前提,也是社会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作为社会主
学位
目的 制备U1RNP70KD ,Sm D ,SSB及 β2GP1重组自身抗原 ,探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机理及提高临床自身抗体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应用逆转录PCR方法克隆 β2GP1及其第 5
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国际化,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中国在投资政策、市场准入、国民待遇等方面迈出更开放的步伐,由此也为跨国公司通过并购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入世以后,
多元投资主体职教集团办学不仅是今后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大举措,也将承担引领区域、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重任,要充分发挥集团成员单位在生产技术、设备设施、科技研
对外援助政策是中国第三世界政策的组成部分,是为中国国家利益服务的。从50年代到70年代殖民体系瓦解前,中国的第三世界政策以支援民族解放运动为主要内容。受到宏观外交战略的
"最近发展区"指学生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这一理论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及学生之间的互动等对英语学习的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强调了合作学习模式的重
当今世界,跨国并购浪潮席卷全球,一方面加速经济全球化步伐,另一方面加速其自身发展,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全球经济向自由化、开放化发展,而任何国家在这一国际大趋势下无动于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