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截止 2002 年度,全世界吸毒的人数已达 8000 万人以上,我国的吸毒人数每年递增,已超过 100 万。全球化的毒品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重大威胁,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笔者撰写本文,从我国目前毒品犯罪的特点、规律和共生模式入手,总结我国禁毒工作中存在的五大矛盾,并进行理性分析和思考,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方案。文章通过三大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通过对我国毒品犯罪的特点、共生模式、犯罪市场和发展态势分析,揭示我国毒品犯罪的规律、严峻现实和发展趋势。文章认为,境外毒品对我国“多头入境,全线渗透”的总体态势没有根本改变,毒品犯罪逐渐集团化、家族化、黑社会化、暴力化、职业化、区域化和高科技化。毒品问题导致了暴力犯罪和黑社会犯罪上升和政治权力腐败。但从毒品犯罪市场的分析来看,禁毒不是一场无望斗争,在洞悉毒品犯罪市场的要素和各环节的内在规律后,通过对毒品犯罪市场的控制,完全可以逐步减少毒品犯罪,最后达到禁毒的目的。第二部分:围绕我国禁毒工作中的一些观念误区和不当做法进行分析和思考,总结出禁毒工作中的五大矛盾:现实社会毒品的严重性与人们思想认识不 1<WP=4>足之间的矛盾;毒品来源的多样化与毒品控制传统方式之间的矛盾;打击毒品犯罪的法律趋于严厉与实际打击惩治力度不足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的吸毒人员被强制戒毒与医疗、矫治效果不明显之间的矛盾;大众传媒对毒品宣传教育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之间的矛盾。第三部分:通过对毒品犯罪市场和禁毒工作中的矛盾分析,根据我国禁毒工作的实际情况,总结前段时期内禁毒工作的成就和不足,借鉴国外禁毒工作的先进经验,指出今后一段时期内禁毒工作的重心。笔者认为,我国的禁毒方针必须重新定位,将“四禁并举、堵源截流、严格执法、标本兼治”的禁毒方针改为“四禁并举、堵源截流、全民防御、标本兼治”的提法更为准确。在打击毒品犯罪的立法方面,必须着眼于毒品预防和控制的立法优化,制定统一的《毒品预防法》和《戒毒法》。在毒品的预防和教育中,应发挥学校和社区优势,完善毒品预防和控制机制。最后提出对毒品犯罪共生模式和吸毒人员控制的具体方案和加强对毒品犯罪打击的国际合作。笔者认为,毒品问题在我国日趋泛滥,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在社会变迁和重组时期,多种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并存,各种利益冲突日益扩大,导致毒品问题错综复杂,禁毒工作任重而道远。然而,在与毒品的斗争中,只要形成科学的思想观念,掌握毒品犯罪的特点、规律和发展态势,妥善解决禁毒工作中的各种矛盾,建立切实可行的毒品预防教育机制、禁毒机制和反吸毒体系,各个击破毒品的生产、运输和消费环节,中国的毒品犯罪和吸食问题是完全可以得到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