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人的问题的研究置于重要位置。人类历史,尤其是近一百多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人的发展既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前提,也是社会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的奋斗目标,人的全面发展应自始至终贯穿于整个现代化的过程之中。但是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发展被简单地理解为物的繁荣与经济的增长,而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发展思路上,也只注重物品和劳务的增长,而忽视了增长中环境、资源的损失以及人的福利的结果,导致城乡和地区发展差距扩大、贫富差距拉大、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失衡、资源环境与发展不协调等后果。因此,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实践价值和理论价值,在以知识经济时代为背景的现代化建设中被凸现了出来,对它的研究也不可避免地推到了历史的前台,这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反思发展框架和发展模式得出的必然结论。研究人的全面发展,无论是对深化和完善理论本身,还是对确立现实的发展道路,都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论文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演进、内涵、理论体系、历史规律及当代形态入手,充分运用唯物史观、科学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历史考察与逻辑分析的统一、批判与建构的统一、理论论证与案例分析的统一以及问卷调查等多种研究方法,着重考察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整个思想脉络,探讨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维度、历史维度和现实维度的意义,提出其当代形态是能力的充分而自由发展。全文包括导论和正文五章的内容。导论部分主要阐明了选题的根据和意义,详细清理与总结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研究现状、理论成果及不足,说明了研究方法,并概括了全文的重点、难点、学术目标及创新点。第一章概述了人的全面发展在哲学研究中的思想演进、特征及地位。本章首先,把人的全面发展纳入到从“物”到“人”哲学研究的主题转移背景之中,把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演进划分为马克思主义以前时期、马克思主义时期、马克思主义以后时期三个阶段,在每一阶段,又分别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及哲学思想,进行了详细的清理与总结,并指出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具体要求及现实意义。第二章着重分析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突破了以往单纯地从发展的内容上界定内涵的模式,力求从“人”、“全面”和“发展”三个概念的相互理解入手,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个体与族类的矛盾和统一、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实践过程和目的的统一(体现在观念与实践的统一、无限与有限的统一、权利与义务的统一、选择与责任的统一)、全面发展与自由发展的统一。 <WP=4>第三章重点分析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文中首先对人的全面发展理想的含义和内容进行了考察;之后分析了以往从主体的切入和空间的拓展,来探讨人的全面发展理想的必然性和局限性,指出人的需要的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人的能力的发展和人的个性的发展等的思想实质在于发展的四种属性上,即发展的自主性、发展的完整性、发展的丰富性和发展的方向性,并对这些属性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和分析。第四章充分考察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规律、历史形态以及实现条件。这些规律包括转换规律、占有方式、人性与时代的契合程度等,从而形成前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发展的“原始丰富性”、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片面发展”以及未来理想社会的“全面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人的发展必须依赖主体条件(个人生存自觉的注重、个人生存空间的扩大、个人生存感受的丰富)、生产实践条件(消灭旧式分工、增加自由时间、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等)和外部客观条件(物质发展及其运用方式、周围人的发展)。第五章详细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下人的全面发展。在探讨了现阶段研究人的全面发展的方法论、总结国内外在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上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之上,着重分析了人的全面发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意义,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与“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并得出结论:人的全面发展不但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可行性,而且表现为能力充分而自由发展的当代形态和特征,进而对现代社会中能力发展状况、存在的障碍进行了具体的考察,并提出了相应的一系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