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的浩瀚的文学历史中,诞生于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好逑传》也许并不能被称为一部文学巨作,但是在古代书籍外译史上,它所占有的地位却值得大为称道:它不仅是第一部被译成西方文字并且出版了的中国长篇小说,并且在译本问世半个世纪之久,仍然被向往学习和了解中国文化的西方文人们奉为经典。《好逑传》主要叙述了男女主角—铁中玉和水冰心的不惧封建恶势力,努力捍卫二人的婚姻,揭露恶势力的不义之事,同时也宣扬了名教和封建的道德观念。本论文将从目的论的角度出发,研究《好逑传》诸多译本中最著名的两个英译本,一本为1761年出版的托马斯·帕西编撰的Hau Kiou Choaan,另一本为1829年出版,由戴维斯翻译的The Fortunate Union。目的论认为:所有翻译所要遵循的首要法则就是目的法则,即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与翻译方法。译者翻译目的的不同,他们对同一原文的理解和传达就会不一样,所采取的翻译策略也会不同。之前的学者们对于《好逑传》及其两个英译本的研究,大多是考察其转播到西方的过程及影响,亦或考察原著和译作的写作和编撰过程,亦或考察译者的身份背景。但是因为两位译者所处的年代不同,受到不同的历史,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在翻译原作时的目的就会有所不同,因而在翻译过程中所采取的翻译策略也会不同。尽管帕西的中文水平并不是很熟练,但是他认为这本小说宣扬了中国的封建伦理道德,同时也展示了古代中国的方方面面。他希望他的译本能成为让西方读者更加了解中国的一座桥梁。所以他在翻译过程中主要采取了意译和删减的翻译策略,对文章的章回和内容做出了适当地调整和删减,以便西方读者能更好的理解他的译文。而戴维斯作为一个可以称得上对中文和中国文化很有研究的“中国通”,并且十分欣赏中国古典小说的文学价值,他则更注重向西方读者传递这本书的文学价值,在翻译时,他主要采取了直译的策略,使得译文对原文更加的忠实,严格按照原文的章回顺序进行翻译,因而在他的译本中,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文学特色得以保存。在本篇论文中,作者会将重点放在考察《好逑传》两本英译作品不同的翻译目的上,从目的论的角度出发,采用文本分析法和例证法来分析两篇译作的目的以及译者们为实现这些目的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力求证明这两位译者不同的翻译目的对于这两本译作翻译策略的采用有着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