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糖尿病大鼠超长随意皮瓣存活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上治疗糖尿病病人皮瓣坏死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方法:
1、构造糖尿病模型大鼠:选取健康50只SD大鼠,随机选取12只为健康对照组(A组),其余38只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55 mg/kg)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饲养6周,最终的24只SD大鼠(空腹血糖>200 mg/dL)为造模成功的糖尿病大鼠。
2、构建背部超长随意皮瓣模型:将12只健康对照组大鼠(A组),24只糖尿病大鼠平均分成糖尿病EPO干预组(B组)、糖尿病对照组(C组),再次构建大鼠背部超长任意瓣模型(3cm×10 cm),结扎皮瓣中包括皮瓣基底部的所有知名血管,彻底止血后,在皮瓣基底床垫入同样大小无菌硅胶片,用无菌缝合线原位缝合,术后给予常规的抗炎、抗休克治疗,立刻给予腹腔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及切口表面涂少量的红霉素软膏,成模后B组术后腹腔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5000 U/kg),A组、C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3、对皮瓣的情况观察:每日观察记录皮瓣的状况,包括皮瓣的色泽,组织质地、弹性。
4、皮瓣成活率的统计:术后第10天,使用Nikon P310数码相机拍照带有刻度标记的照片,输入计算机,用Image-Pro Plus v6.0软件统计计算三组皮瓣的成活率(皮瓣成活率=皮瓣成活表面积/皮瓣总表面积×100%)。
5、皮瓣的HE染色组织学观察:在三组SD大鼠皮瓣的坏死与存活的交界区域切取组织标本,浸泡于4%多聚甲醛溶液中,然后用石蜡包埋,制作成厚约3-4微米的切片,用于HE染色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在低高倍镜下观察HE染色后切片,观察组织的水肿、炎症细胞的侵润、坏死情况等。
6、相关指标的免疫组化检测:采用二步法进行免疫组化检测VEGF、CD31表达,按VEGF、CD31免疫组化试剂盒的使用说明操作。每张片子选择染色均匀的的区域,在400倍的光镜下观察,随机选择5个视野拍摄保存,拍摄条件设置参数均一致。将保存的图片导入Image-Pro Plus v6.0软件,检测VEGF阳性表达的累积吸光度值,作为评价VEGF表达的指标。低倍镜下(100×)检视每张切片表达棕褐色阳性颗粒CD31微血管染色分布,确定最高微血管染色区域,选择5个最高微血管染色区域于高倍镜下(400×)分别进行微血管记数,计算平均数。
7、ELISA检测每组大鼠血清中SDF-1α及MMP-9含量:每只大鼠处死后立刻采取摘眼球法,收集5ml的血液,采好的血4℃保存30min,然后低温(4℃)离心(3000r/min;15min),约可获得1-1.5ml的血清标本,分别按照MMP-9、SDF-1α ELISA试剂盒说明,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中的MMP-9、SDF-1α的含量,分别以ng/ml、pg/ml蛋白为其单位。
结果:
1、皮瓣情况观察:术后第1天,三组皮瓣远端均可见不同程度的肿胀、远端灰紫色,术后第5天,三组皮瓣尾端出现点状的结痂,坏死迹象开始出现,术后第10天,三组皮瓣的尾端出现明显的黑色痂壳,坏死区与存活区已可分辨出明显的界限。
2、皮瓣存活率:皮瓣面积C组(33.34±2.01)%明显低于A(50.17±2.29)%组与B(48.3±2.43)%组(P<0.01),A、B组间无差异。
3、皮瓣的组织学观察:糖尿病对照皮瓣组(C组)较健康对照组(A组)皮下组织、肉膜组织、肌层组织明显变薄,血管密度低。糖尿病EP0干预组(B组)皮瓣组织水肿、血管扩张、炎症细胞浸润较轻,新生血管数量和肉芽组织增生程度上明显优于糖尿病对照组(C组)。
4、免疫组化相关指标检测:通过计算累积吸光度IOD值,VEGF表达量A组(4528.16±551.26)、B组(3671.67±482.04)明显高于C组(2571.08±535.45)(P<0.01),A组与B组无差异。新生微血管计数B组(17.5±3.29)个/mm2明显高于A组(22.08±3.84)个/mm2,A、B组均明显高于C组(11.33±2.42)个/mm2(P<0.01)。
5、ELISA相关指标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中的MMP-9、SDF-1α的含量,结果显示血清中SDF-1α、MMP-9的含量A组、B组均明显高于C组。
结论: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促红细胞生成素可能通过增加SDF-1α、MMP-9、VEGF表达等途径促进皮瓣生血管增生,减轻炎症反应,从而提高糖尿病大鼠随意型皮瓣的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