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女作家小说创作中的“色戒”意识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ring19760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四至今,中国女性的主体意识由觉醒、困惑到成熟,中国女性作家们站在女性自身的立场维度上,从独有的性别体验出发,书写属于自身的历史话语,以此来从男权文化中心中突围,而在她们的创作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涉及到了“色与戒”的话题。由于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个体经历的差别,女作家们的作品也呈现出丰富性和复杂性。本文对五四以来九十余年间的女性文学进行抗战之前、三四十年代及新时期之后这三个阶段的分期研究,每个时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以期能够把握历时与共时的中国现当代女性小说的色戒叙事,并探讨其成败与得失。抗战之前(1919——1937):新文化运动给中国文坛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传统文化心理在潜意识中沉积已久,处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转型时期,女性受到旧的封建思想的渗透是不可避免的,这一阶段女性作家的笔下,大部分笼罩着“娜拉”出走后发觉无路可走的迷茫和尴尬,中国女性文学中的“色戒意识”表现为礼教与母爱的羁绊、爱情自由与恻隐之心的交战、追求灵肉结合而不得的苦闷。女性作家们对女性悲剧成因的探讨多集中在社会家庭等外界环境,对爱情主题尤为侧重精神层面上的表现和开掘,而有意无意地回避爱情中的肉欲成分。四十年代(19371945):在这个无序的时代中,传统社会为女性制定的性别角色失去了曾有的权威,这一时期的女性作家们开始将女性意识的表现转化为本时期的以对内自审为主,贴近世俗生活,书写真实的女性。不论是张爱玲式的男女相互利用、引诱,又相互满足、厌弃的爱情观,还是苏青式的看透爱情底细,安身立命的新女性立场,抑或是施济美式的拒绝世俗,守望真爱的情感态度,在描写“色”与“戒”的选择时,作家们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清醒姿态看到了自己的处境,她们坚定地认为,女性更应该“戒色”,从精神上真正地自立,戒除对男性的幻想、对物质的贪婪,才能最终拯救自己,成全自己。新时期以来(1978年至今):人的本能冲动和世俗的欲望引起了新时期女性作家的关注,她们敢于主动地追求爱情,懂得享受男欢女爱,也勇于承受情爱带来的苦痛,但色戒意识、禁欲主义依然如大山一般沉重地压在青年男女的头上。王安忆、铁凝等侧重于探索处于本能欲望与道德规劝、理想与现实、理智与感情等一系列矛盾与夹缝中的人何以自处。陈染、林白们专注于自我审视与欣赏,超越了传统的社会道德层面而深入到女性内心最为隐秘也最为真实的地方。卫慧们完全摆脱了禁欲主义的禁锢,笔下不再有诸如责任、道德、理想等使人沉重的东西,只剩下放纵的欲望和感官的满足。而到了木子美,过分直白的色情描写早已突破了伦理底线,完全丧失了作品文本的艺术性与欣赏性,女性重新沦为“被看”的角色。中国现当代女性作家从本身独特的性别属性出发,突破社会加于她们身上的藩篱与束缚,对女性这个一直被历史规避的群体的生存境遇与情感诉求进行了自觉的观照,这份努力的价值不容否定。尽管有着迷茫、困惑、停顿,甚至倒退,但女性作家们依然在寻求解放的道路上越来越坚定,越走越成熟。
其他文献
《涉江采芙蓉》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诗三首》中的一首,选自《古诗十九首》。诗歌以乐衬哀,以"对写"的悬想方式抒写思妇游子相思离别之情。《新课程标准》鼓励学
乐器是音乐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词作为一种和音乐密切相关的文学形式,词中就有很多乐器。据笔者统计,《全宋词》中和"箫"有关的词有六百二十八首,箫在词中是如何增加词的感染
在耶稣布道的过程中,一个神圣的女性形象在其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她在《圣经》中被称之为抹大拉的玛丽亚(Magdalene Maria)(以下简称玛丽亚).玛丽亚作为耶稣的第一个门徒,在诸
广袤的农村地区涵盖了大量的水源地,农村污水治理直接关系到饮水安全问题,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农村污水治理正处于摸索阶段,部分地区建设了一批
本文通过对《涉江采芙蓉》进行教学设计,来帮助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及体会作者的情感。
成功教育在当今的教学变革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施成功教育过程中的偏差使其结果远离成功.要让成功教育正确地得到实施,使它伴随着学生成长,并使受教育者终身受益,
为了消除染料废水的环境污染,本研究选用亚甲基蓝模拟染料废水,对亚甲基蓝(Methylene Blue trihydrate,MB)在曝气塔环境中的降解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臭氧氧化技术,考察
目的1.通过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对“培土清心法”干预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客观评价。2.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多时点、多效点考核和筛选所选择的包括特应
四时捺钵是辽朝政治中心之所在,四时捺钵制度是辽中央政治体制的核心内容,具有重要意义。学术界对该问题多有研究,但对捺钵制度的政治意义研究尚不充分。本文以冬捺钵为个案,对其
研究背景和目的树豆(Cajanus cajan (L.) Millsp.)是一种食用豆类作物,英文名称"Pigeonpea",我国云南、海南、广东及台湾等地有广泛栽培。作为一种中药,树豆叶具有镇痛、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