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钨酸铋(Bi2WO6)相比较于二氧化钛(TiO2)具有更小的禁带宽度(2.83.0eV),在可见光范围内具有较高光催化活性,Bi2WO6可通过掺杂过渡金属,与能级匹配的半导体复合等方法进一步提高其光催化活性,但是这些方法一定程度破坏了体系的稳定性和氧化能力,同时局限了其光催化活性进一步的提高。在本文中,采用微波液相法一步法将具有较大比表面积以及优异电学性能的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与Bi2WO6颗粒复合,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积测定仪(BET)、红外光谱仪(FT-IR)和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等表征手段对制备的系列复合催化剂材料的结构、形貌等进行鉴定,并且利用模拟油中吡啶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光催化性能评价。具体如下:1、利用改进的Hummer氧化法成功制备了氧化石墨(GO),通过超声辅助微波液相一步法制备了Bi2WO6和石墨烯(RGO)的复合光催化材料。与纯Bi2WO6相对比,Bi2WO6球体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纳米片分散及站列排位变得疏松,同时RGO/Bi2WO6显示可见光吸收强度增加和吸收边红移,这说明RGO有利于Bi2WO6对可见光的吸收。纯Bi2WO6由于RGO的引入,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有了明显提高,在光催化反应4h,RGO的质量比例为2%,催化剂投加量为1g/L,通O2的条件下,对模拟油的脱氮率最高达到89.78%,且重复使用几次后仍保持较高的光催化活性。2、引入金属Ag和Cu表面等离子体效应分别制备了Ag-RGO/Bi2WO6和Cu-RGO/Bi2WO6三元复合光催化材料。比较了微波-浸渍两步法和微波液相一步法两种催化剂制备方法发现,后者制备的三元复合光催化材料晶粒尺寸在100nm以下,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增大,同时光催化活性也得到明显提高。三元复合催化剂的脱氮率明显高于RGO/Bi2WO6的脱氮率,在Ag和Cu掺杂量分别为5%和2%,光催化反应时间为3h,催化剂的投加量为1g/L,通O2的条件下,光催化脱氮率分别达到92.7%和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