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健康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大学生群体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其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关系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未来。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的经济虽然快速发展,但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心理健康问题在当代这一批的大学生群体中已经普遍存在并且有不断发展的趋势。对此,国家和各类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均采取了各种措施,力图缓解或者抑制这种趋势。大学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不但在人才智力方面,而且在人才身心健康方面也担负着艰巨的任务。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经成为高校领导和教师特别是政工人员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学生在这一时期特有的心理特征使他们具有特别敏锐的感知力,因而他们也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因此采用音乐教育方式比传统单纯的理论说教更容易为大学生所接受,其作用也更容易显现。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音乐教育方式,对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音乐心理学和精神医学也具有较高的理论研究价值。音乐对于调节大学生的情绪,缓解压力,陶冶情操,完善其人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第一章中详细的介绍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并概括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以及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对策:系统的开设相关课程并定期举办讲座;通过校园文化普及心理知识并完善心理咨询工作;对全校教职员工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在第二章中,文章从音乐调节情绪的心理作用、音乐的审美立美功能和音乐的文化传播功能三个方面阐述了音乐是如何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作用的。第三章从利用音乐的实践功能、教学功能和治疗功能三方面对音乐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功能发挥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以期能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尽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