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马湖是江苏省十大湖泊之一,是国家重点保护湖泊之一。自白马湖退圩还湖以来,为尽快治理湖泊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恢复湖泊生态健康,亟需提出能有效修复湖区水环境的生态重建技术。本研究依托白马湖水生植物生态净水工程“国家级重点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沉水植物种植区”(简称“净水工程区”),于2019年在水生植物生长期(春—4月16日,夏—6月12日、7月26日,秋—9月26日)进行四次采样,调查净水工程对白马湖水质和浮游生物的影响,其结果如下:(1)在净水工程区内,四次采样的水体总氮依次为0.85、1.15、1.13、1.33 mg/L,总磷依次为0.020、0.102、0.121、0.099 mg/L;在净水工程区外,四次采样的水体总氮依次为1.60、1.50、1.88、2.03 mg/L,总磷依次为0.068、0.124、0.171、0.139 mg/L,说明净水工程能有效移除水体总氮和总磷。同时净水工程能显著提高透明度,降低水体p H、叶绿素a含量以及总碱性磷酸酶活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净水工程区内、外水体叶绿素a与总碱性磷酸酶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叶绿素a与总磷均呈显著正相关,与总氮含量均未呈显著相关性,因此磷是限制白马湖水体初级生产力的关键因素。(2)净水工程区内、外的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具有差异。净水工程区内浮游植物丰度和生物量均低于净水工程区外。在净水工程区内,四次采样的浮游植物丰度依次为4.16、20.22、17.48、13.27×10~6/L,生物量依次为4.78、25.40、42.57、38.00 mg/L,在净水工程区外,浮游植物丰度依次为16.48、23.24、22.40、14.48×10~6/L,生物量依次为14.01、29.26、52.07、45.07 mg/L,在夏季(7月26日)和秋季时,净水工程区内、外均分别以颤藻(Oscillatoria sp.)和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为最大优势种。净水工程内、外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s多样性指数以及Pielou均匀度指数均与Margalef多样性指数规律不一致,因此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无法有效评价净水工程。envfit分析表明在净水工程区内,与浮游植物群落相关性好的环境因子依次为化学需氧量、水温、叶绿素a、总磷、溶解氧、透明度、电导率和氨氮;在净水工程区外,与浮游植物群落相关性好的环境因子依次为化学需氧量、水温、电导率、氨氮、叶绿素a、溶解氧和总磷。(3)净水工程区内、外的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具有差异。其中轮虫类丰度远远大于枝角类和桡足类丰度,但轮虫类生物量占比较小。在净水工程区内,四次采样的浮游动物丰度依次为75.6、1752.0、4165.4、4063.0×1/L,生物量依次为0.73、2.60、3.81、4.31 mg/L,在净水工程区外,浮游动物丰度依次为333.4、1930.1、1511.0、3063.5×1/L,生物量依次为1.04、1.29、2.61、5.12 mg/L。因此净水工程内的浮游动物丰度与生物量不一定高于净水工程区外。净水工程区内、外浮游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s多样性指数以及Pielou均匀度指数与Margalef多样性指数均未达到显著差异性,因此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无法有效评价净水工程。envfit分析表明在净水工程区内,与浮游动物群落相关性好的环境因子依次为叶绿素a、化学需氧量、水温、透明度、总磷、电导率和溶解氧;在净水工程区外,与浮游动物群落相关性好的环境因子依次为化学需氧量、水温、叶绿素a、总磷、电导率和总氮。(4)关于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间的关系,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净水工程区内,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叶绿素a分别与轮虫类、桡足类和浮游动物生物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在净水工程区外,浮游植物生物量与轮虫类、桡足类和浮游动物生物量均呈显著正相关,但叶绿素a不与任何类型浮游动物呈显著相关性。净水工程区内的浮游动物与浮游植物生物量比值均比净水工程区外的稍高,表明净水工程区内的下行效应要比净水工程区外的略强。但从整体来看,净水工程内、外的总磷与叶绿素a均呈现显著正相关,且浮游动物与浮游植物生物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因此,上行效应才是净水工程的主要控藻作用力。综上,发现净水工程能降低水体总氮与总磷含量,其中总磷是影响浮游生物的关键因素,因此利用水生植物减少总磷负荷是调节白马湖浮游生物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