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性街道是城市中人们使用最频繁、与人们关系最密切的街道类型,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公共生活发生的重要场所。然而,在城市的迅猛发展过程中,以追求效益和效率为导向而引发的车本思想盛行和在城市更新改造中对城市文脉缺乏重视而带来的街道特色缺失等,使得生活性街道活力在不断衰退,生活性街道对于人文环境的关注和对人的生活的关怀在不断弱化,人们身处其中的安全感、舒适感和归属感在不断丧失。自2015年以来,随着国家在城市发展方式上的转变,即城市建设要以人民为中心、建设人民满意的城市,将我国城市建设带入到了存量更新时代,各地纷纷开启了旧城更新改造运动,以建设高品质的城市空间环境,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追求。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生活性街道作为承载城市丰富公共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最能反应人民生活需求的重要公共空间,营造舒适宜人的生活性街道空间环境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的。这也为本文提出基于人际社会交往的生活性街道空间更新城市设计策略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行性的支持。论文共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明晰了街道空间和人的交往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而确定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的技术路线。第二部分主要阐释了论文中运用到的相关理论,分析了生活性街道空间中的人际社会交往的行为方式和类型以及人际社会交往和生活性街道空间之间的关系,最后分析了影响人际社会交往的生活性街道空间特征,为下文的分析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主要是对现状进行调研,运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生活性街道空间特征、生活性街道空间中不同人际社会交往类型的交往活动量以及交往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特征、满意度进行数据统计并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SPSS软件,对生活性街道空间特征与不同人际社会交往活动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两者之间的数学模型关系,最后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发现生活性街道空间中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主要是针对第三章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四个方面的设计策略:一是从安全性方面:优化交通组织,确保设施安全、适宜,增加安全设施;二是从舒适性方面:创造积极、友好的街道界面,保证适宜的人行道宽度,塑造丰富的休闲节点空间,完善街道设施;三是从趣味性方面:“活化”空间色彩,注入趣味元素;四是从特色性方面:保护传统风貌、延续传统生活,塑造地域文化特色。总之,本文试图通过从人际社会交往的视角,为生活性街道空间设计构建一个理论框架、一个参考依据,不仅是对“以人为本”的生活性街道空间设计的实践优化研究,也是一个新的思路探索。希望通过此项研究,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的、舒适的、满意的高品质生活性街道空间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