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代阿拉伯半岛的居民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居住在荒凉环境中的贝都因人常常运用一些合乎节奏韵律的自然元素——例如月亮的出现,沙丘的运动和骆驼行走等进行文学创作。 伊斯兰征服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阿拉伯文学仍旧保持着纯正的阿拉伯特色。虽然在倭马亚时期也有小规模的翻译运动,但翻译运动的影响和王朝对外来文化的吸收都是有限的,因此倭马亚王朝的阿拉伯性较伊斯兰性更为显著。 随着伊斯兰教的广泛传播,阿拔斯时期的“阿拉伯帝国”呈现出兼容并蓄的文化繁荣。阿拔斯王朝在军事、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沿袭了大量波斯萨珊帝国的传统。政治上实行中央集权制,由哈里发实行独裁统治,建立了以宰相为首的行政内阁、司法系统和军队,以及较完备的地方制度。经济上,国家财政收入巨大,日益富庶。王朝实行政教合一的制度,伊斯兰教成为东西方各民族共同信仰的宗教,阿拉伯语得到普及,阿拉伯人与外族人的民族大融合出现。随着政治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文化生活也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本文以阿拔斯前期(本文界定为公元749—868年)的阿拉伯文学为研究对象,探讨波斯文学对其产生的影响。这一时期承前启后,一方面,倭马亚时期的文化运动仍在延续;另一方面,改朝换代的新气象使阿拉伯文化进入了空前发展的时期。皈依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逐渐获得了社会的认可,在各领域的作用不断显现。波斯裔穆斯林发起了保存波斯萨珊文化的运动,翻译运动也在这一时期深入发展,大量波斯文献被翻译成阿拉伯语,这客观上滋养了阿拉伯文学,丰富了阿拉伯文学的内容。 这一时期的文学,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都有创新的倾向。从内容上看,波斯文学中的历史题材类和道德说教类文学作品对阿拉伯文学的启发作用最大,这两个门类对于阿拉伯文学而言是全新的。从形式和体裁上看,波斯的逍遥派诗歌和华丽的散文写作风格对阿拔斯前期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波斯文学得以在新兴的伊斯兰帝国传播并对传统的阿拉伯文学产生影响应归功于大批杰出的波斯籍学者不懈的努力。 本文分三个章节分别论述了阿拔斯前期的社会文化背景、阿拔斯前期波斯文学对阿拉伯文学内容的影响以及阿拔斯前期波斯文学对阿拉伯语言、文学形式、体裁及艺术风格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