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旱和洪涝是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近几十年来,虽然我国每年都有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到防洪抗旱,且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我国每年仍然有许多地区发生不同程度的旱涝灾害,并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云贵地区,是我国旱涝灾害频发地区,其作为我国重要的地形单元,同时受到南亚季风和东亚季风的影响,是我国气候的生态脆弱区,也是全球典型的低纬高原区之一,具有十分特殊的地理区位。在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云贵地区旱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势必会对全球变化产生一定的响应。因此,研究云贵地区旱涝变化的时空特征及结构,并对未来旱涝年份做出趋势判断,不仅对当地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及防灾减灾工作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而且对全球变化研究有一定的学术贡献和科学价值。本文以1960-2011年云贵地区48个气象站点历年逐月平均气温、降水量等气象资料为基础,首先利用趋势拟合、线性回归、M-K突变检验、小波分析、空间插值、Z指数等方法分析云贵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和旱涝演变时空结构;然后运用可公度方法提取未来旱涝发生年份,结合蝴蝶结构图与可公度系结构图对未来旱涝发生年份的可能性作出时间趋势判断;最后从厄尔尼诺事件、太阳黑子活动等相关因子简要分析旱涝发生的可能原因,提出应对旱涝变化的对策及建议。经研究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气候变化特征:近52a来云贵地区气候总体呈现暖干化趋势。年平均气温多年平均值为15.93℃,并以0.16℃/10a呈上升趋势,且于1993年发生由低温到高温的显著性突变;年降水量多年平均值为813.30-1528.38mm,并以-13.26mm/10a呈下降趋势。除春季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均呈微弱上升趋势外,夏、秋、冬三季均表现为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而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从空间分布上来看,近52a来年及四季平均气温南高北低,并存在两个低温中心和一个主要高温中心,平均气温倾向率呈自西向东逐渐减小,云南东北部和西部地区增温趋势最大,贵州东南部增温趋势最小。年降水量呈南多北少,最大值在云南省西南部地区,而年降水量倾向率呈东西反向变化,即西部地区呈增加趋势而东部地区呈减少趋势。(2)旱涝变化总体趋势:近52a来云贵地区几乎年年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涝,具有明显的年代特征,但气候变暖以后干旱程度增加而洪涝程度减小。52a中有7a出现严重区域性干旱的年份,5a出现区域性干旱的年份,5a出现严重区域性洪涝的年份,12a出现区域性洪涝的年份。年度干旱指数以20世纪80年代最大,21世纪前10年次之,70、80年代最小;年度洪涝指数以20世纪70年代最大,90年代次之,20世纪80年代最小。年度干旱、春旱呈微弱下降趋势,夏旱、秋旱呈上升趋势;年度洪涝、春涝呈上升趋势,夏涝、秋涝呈下降趋势;冬季旱涝指数时间变化趋势特征不明显。一年四季中出现干旱的可能性都很大,而夏秋季出现洪涝的可能性大。(3)旱涝频次空间结构:年度大旱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年度特涝的空间分布特征均为片状分布,发生年度大旱高频率区在云南省西南部,低频率区在贵州省北部;年度特涝高频率区在贵州省东北部而低频率区在云南省西南部。年度特旱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年度大涝的空间分布特征均为零星斑点状分布。(4)旱涝变化时间结构及趋势判断:云贵地区在未来发生旱涝年份都有很好的可公度。近52a来云南省共发生19次干旱,包括9次重旱,表现为“3-5年一小旱,8-10年一大旱”,共发生11次洪涝,包括8次重涝,表现为"20年一大涝”。从趋势判断结果来看,云南2015年发生干旱的信号比较强,2014年可能为洪涝年。近52a来贵州省共发生13次干旱,包括6次重旱,共发生14次洪涝,包括6次重涝。从趋势判断结果来看,2013年发生干旱的信号较强,2014年可能为洪涝的年。从季节尺度来看,云南在2013年、2016年、2016年、2014年分别发生春旱、夏旱、秋旱、冬旱的可能性大;贵州在2015年、2015年、2013年、2013年发生春旱、夏旱、秋旱、冬旱的可能性大。(5)经研究,在每一个厄尔尼诺发生年份的当年或前后一年都发生了大的旱涝灾害。当太阳黑子处于峰值或谷值附近时是云贵地区旱涝高发期,每个太阳黑子峰值或谷值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旱涝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