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国民文化意识的加深,许多学者开始关注中国传统音乐。古曲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一部分,有几千年的历史印记,散发独具中国特色的艺术魅力。在一定程度上说,传承它是我们更好树立文化自信的具体方式。再有,古曲作为古诗词与音乐曲调结合的产物,传唱它不仅可以领略中国古诗词的博大精深,也可体会古代音乐的韵律美。如今,由古曲第二代传承者傅雪漪先生一字一腔地将原词原谱的古曲亲自传到第三代传承者王苏芬教授的手上,且现阶段再无第四名传承代表人。所以,就这一音乐类别而言,王苏芬教授具有绝对话语权,所教、所唱的古曲具典型特征。在2012年,古曲被正式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保护古曲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自2000年开始,王苏芬教授相继出版六本有关古曲的专著,亲自录制古曲近百首,同时,还为培养后继人才开展古曲教学活动,并取得一定的实践成效和经验。截止至2019年,网络上对“王苏芬古曲”的搜索率已经突破四十万,说明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古曲,关注这一古代音乐。因此,本文将以现代古曲传承第一人王苏芬为研究对象,从古曲教学如何做、古曲传承如何传、古曲传承在将来如何做的更好等问题进行研究。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对研究源起、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意义等六个方面做出解答;第二章是笔者通过真实整理王苏芬教授的简介与访谈内容,初步了解王苏芬教授的生平、她与古曲是如何结缘的、对古曲传承所做的贡献等内容,并对其内容进行分析;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章节,在这一章中,笔者将挖掘王苏芬教授各层次的教学内容,分别从集体课、个别课、网络公开课等方面进行叙事,让教育事实证明其价值所在;第四章则是深入王苏芬教授的古曲实践活动中,针对不同类型音乐会所产生的意义、音乐会整体设计、举办目的等方面进行整理与分析;第五章是整合部分,通过综合分析、解读以上章节,提炼出王苏芬教授的教学理念和传承方式,从而更加立体地、全面地了解王苏芬教授在古曲方面的实践和价值。同时,笔者也根据古曲传承现状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挖掘现阶段传承中的问题并探索传承古曲的新方式,如加强古曲师资团队的培养、开发“新式”课堂、丰富演出形式、拓宽目前古曲数量、争取社会各方的帮助与资助等,以扩大古曲的受众面,让更多人喜欢古曲,培养多元音乐文化观,从而更好地传承古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