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强高导铜合金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信息、机械制造、交通运输等各个领域,最典型的应用是高速铁路用接触线和集成电路用引线框架。按照先后顺序,高强高导铜合金的研究和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Cu-Fe-P系、Cu-Ni-Si系和Cu-Cr-Zr系合金。其中,Cu-Cr-Zr系合金是目前性能最为优异、最具发展前景的的高强高导铜合金,因此本文以Cu-Cr-Zr合金为研究对象,探究Zr元素对Cu-Cr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对轧制工艺和时效工艺的协同优化,制备出抗拉强度>600 MPa,电导率>80%IACS的高强高导Cu-Cr-Zr合金板材。 本文通过对相同加工阶段的Cu-Cr和Cu-Cr-Zr合金板材的组织和性能对比,得出以下结论:Zr元素对Cu-Cr合金基体有明显的晶粒细化与改变富Cr相形貌和尺寸的作用。固溶态Cu-Cr-Zr合金平均晶粒尺寸比Cu-Cr合金减小55%;时效态Cu-Cr-Zr合金中富Cr相的尺寸显著减小,并且形貌从条状向球状转变。在Cu-Cr-Zr合金中发现了Cr核-Zr壳的核壳状结构,该种结构能有效地减小富 Cr相的粗化倾向,并修饰其形状,使之形状趋向于球形,有效地强化基体。由于富Cr相形貌和尺寸的改变,Cu-Cr-Zr合金的抗拉强度优于Cu-Cr合金,而Cu-Cr-Zr合金的硬度和耐磨性劣于Cu-Cr合金。 提出一种利用两步低温(液氮温度)轧制和中间时效制备Cu-Cr-Zr合金板材的新工艺,制备出的合金基体中的孪晶/基体片层间距仅为37 nm,分别比室温轧制工艺和低温轧制工艺制备的样品减小了55%和38%。经过450°C时效60 min的时效处理,相比于其他两种工艺,新工艺制备的样品中富Cr相最为弥散和细小,并且发现了形变孪晶-纳米级析出相的稳定组织,该组织能有效强化基体。由于形变孪晶、核壳状结构、纳米级析出相的共同作用,新工艺制备样品的抗拉强度、硬度和耐磨性均优于其他两种工艺,强化机制包括晶界强化、孪晶强化、加工硬化、时效强化等。当最终时效工艺为450°C时效60 min时,新工艺制备的板材抗拉强度达650 MPa,电导率为79.83%IACS;当最终时效工艺为475°C时效60 min时,板材抗拉强度达614 MPa,电导率为82.23%IA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