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我国东北主要水稻种植区,水稻纹枯病的发生日趋严重,已成为限制我国东北地区水稻高产和稳产的主要障碍之一。本研究自2015~2016年从辽宁省主要水稻产区采集水稻纹枯病标样,分离纯化获得水稻纹枯病菌菌株96株,对96株供试菌株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聚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菌丝生长速率、菌核产生个数和菌核产生干重进行测定,于2017年在辽宁省盘锦市试验点对水稻纹枯病的病情动态进行调查,选取生物农药以及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进行对水稻纹枯病防效及水稻产量影响的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的施肥方式及管水方式对水稻纹枯病发生流行的影响,根据以上结果建立了一套适合辽宁地区水稻纹枯病的综合防控体系。1.辽宁省水稻纹枯病菌主要生物学性状分析。辽宁地区水稻纹枯病菌的菌丝生长速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铁岭市的水稻纹枯病菌平均菌丝生长速率最快,为32.44 mm/d,盘锦市的水稻纹枯病菌平均菌丝生长速率最慢,为25.68 mm/d。将供试菌株生长速率划分为3个类型(生长速率缓慢型、生长速率中等型和生长速率较快型),其中A型(生长速率缓慢型)菌株22株,占比为22.92%,B型(生长速率中等型)菌株42株,占比为43.75%,C型(生长速率较快型)菌株32株,占比为33.33%。辽宁地区水稻纹枯病菌菌核生成数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营口市的水稻纹枯病菌菌核生成数量最多,为42.97个,大连市的水稻纹枯病菌菌核生成数量最少,为24.19个。将供试菌株的产核个数划分为4个类型(不产核型、产核数量较少型、产核数量中等型和产核数量较多型),其中A型(不产核型)菌株0株,占比为0%,B型(产核数量较少型)菌株17株,占比为17.71%,C型(产核数量中等型)菌株51株,占比为53.13%,D型(产核数量较多型)菌株28株,占比为29.17%。辽宁地区水稻纹枯病菌菌核干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盘锦市的水稻纹枯病菌菌核干重最多,为0.046 g,大连市的水稻纹枯病菌菌核干重最少,为0.021 g。辽宁地区水稻纹枯病菌PG酶和PMG酶活力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大连市的水稻纹枯病菌PG酶活力最高,为188.47 U/mL,盘锦市的水稻纹枯病菌PG酶活力最低,为94.52 U/mL。丹东市的水稻纹枯病菌PMG酶活力最高,为90.76 U/mL,大连市的水稻纹枯病菌PMG酶活力最低,为61.79 U/mL。2.辽宁省水稻纹枯病防控技术研究。2017年辽宁省盘锦市水稻纹枯病始发期在6月下旬,并在7月6日以后迅速扩展,至8月31日后停止增长。在供试筛选的10种杀菌剂中,吡唑醚菌酯和苯甲·丙环唑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最高,二者的防效分别为81.7%和80.0%,申嗪霉素的防效最低,为40.0%。吡唑醚菌酯的增产率最高,为11.6%,己唑醇的增产率最低,为1.1%。不同管水方式对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具有较大影响,分蘖末期烤田处理水稻纹枯病的病情指数远低于深水管理,分蘖末期烤田处理两次调查水稻纹枯病的病情指数分别为8.56和15.2,深水管理两次调查水稻纹枯病的病情指数分别为19.6和62.3。分蘖末期烤田处理的产量也高于深水管理,二者的产量分别为11184kg/hm~2和10021 kg/hm~2。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较大影响,生育后期施用穗粒肥处理,两次调查的病情指数分别为10.5和14.2,而不施用穗粒肥,两次调查的病情指数分别为2.4和3.8。生育后期施用穗粒肥处理,其产量为11977 kg/hm~2,而不施用穗粒肥其产量为11538 kg/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