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建构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longfei2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话语体系”作为一个研究主题出现于2012年,李长春同志提出要用中国的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解读中国实践、中国道路。在五年的探索与研究中,从理论视角深入,以实践角度解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及其建构的思考不断丰富。其体系的建构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国际国内“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话语体系”概念源于语言学,是话语的概念、范畴按逻辑组成的思想理论体系的外在表达形式,它承载着特定的思维方式、思想文化与价值观念,是规范化、条理化和系统化的话语集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是中国版本的话语和范畴的集合,它承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文从历史与现实两个角度,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相关概念、产生的条件、它的逻辑框架以及在建构中可预见的重点、难点问题,探求建构的对策。除了引言与结论,论文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是从话语体系与话语权等基本概念入手,试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一系列相关概念作出界定,为探讨建构的关键点提供基础理论的支撑。  第二部分是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产生的历史条件即时代背景的变迁与时代主题的转换;现实条件即即国内与国际问题的存在;实践条件即中国道路的选择与中国综合国力的发展。  第三部分具体从基础、内容、核心与目的四个方面构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逻辑框架。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中国改革、建设的实践共同构成了其逻辑基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为我所用的国外先进文明与思想等共同构成了其逻辑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构成了其逻辑核心;中国价值理念的宣传与引领,中国故事的讲述与传播是其逻辑目的。  第四部分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在建构过程中的难点与重点问题。话语体系的内在矛盾与意识形态博弈;其大众化转向问题;其民族性与开放性问题;话语体系的对外传播与话语权之争。  第五部分是针对建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着重探究了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方法与创新途径,具体分为四点:第一,加强意识形态宣传教育与内在矛盾的解决;第二,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并且拓展法律框架下话语的自由空间;第三,批判性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与借鉴西方先进文化;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走出去”战略。  在探究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过程中,逐渐形成一条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的逻辑链,呈现出我国改革发展的一系列理念与价值,增强中国的话语权威,提升国际影响力。
其他文献
刑事案件合并与分离审理是司法实践中的常见现象。合并审理的目的主要是提高诉讼效率,而基于其他诉讼利益的考量,又经常需要对一些符合合并条件的案件进行分离审理。大多数法治
在我国,检察机关的宪法定位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在检察权所包含的权能中,诉讼监督无疑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本论文主要围绕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检察监督权力性质、权力范围、权力
从计算机测控和管理的角度,就汽车综合性能检测项目的类型和检测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了系统的设计方案,以提高检测效率和可行性,组成自动检测系统,应用计算机
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增加了对老年人犯罪刑罚裁量的规定。具体内容包括:将已满75周岁的老年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对未来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方面。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