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33、ST2在AECOPD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来源 :新乡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su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主要影响肺实质和外周气道,进而导致肺功能进行性和不可逆性下降的肺部疾病。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是COPD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因此及时诊断和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已有研究表明,多种促炎和抗炎因子在COPD的发病机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作为促炎因子可以与肿瘤发生抑制蛋白2(Suppression of tumorigenicity 2,ST2)相结合进而加剧炎症反应。目前国内外对于IL-33和ST2对于COPD的发病机制研究较多,但对于病情进展的影响和对AECOPD的诊断效能涉及较少。目的通过检测IL-33及ST2在COPD稳定期(Stabl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及AECOPD的表达水平,分析IL-33及ST2在SCOPD组及AECOPD组与炎症指标和肺功能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探讨AECOPD的危险因素,最终评价IL-33及ST2在AECOPD中的诊断效能。方法1.收集2019年11月至2021年02月在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确诊为COPD患者120例,其中SCOPD组40例,AECOPD组80例。2.收集入院患者的一般资料,并在入院给予药物治疗前完善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降钙素原(PCT)、肺功能等检查,并抽取同期血清运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进行IL-33、ST2含量测定。3.采用SPSS 25.0软件,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AECOPD组、SCOPD组患者中性粒细胞、NLR、CRP、PCT、IL-33、ST2、FEV1/FVC、FEV1%pred,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白细胞、ESR,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COPD组相比,AECOPD组中性粒细胞、NIR、CRP、PCT、IL-33、ST2数值均明显升高,但FEV1/FVC、FEV1%pred明显降低。2.在SCOPD组中IL-33与中性粒细胞、CRP、PCT、ST2呈正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T2与中性粒细胞、CRP、PCT、IL-33呈正相关,与FEV1/FVC呈负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ECOPD组中IL-33与中性粒细胞、NLR、CRP、PCT、ST2呈正相关,与FEV1/FVC呈负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T2与中性粒细胞、NLR、CRP、PCT、IL-33呈正相关,与FEV1/FVC呈负相关关系,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COPD患者中,IL-33和ST2是AECOPD的危险因素,血清中IL-33含量每升高1个单位(pg/ml),COPD患者急性加重的风险就增加0.03倍,血清中ST2含量每升高1个单位(pg/ml),COPD患者急性加重的风险就增加5.25倍。FEV1/FVC为AECOPD的保护因素,FEV1/FVC每下降1个单位,COPD患者急性加重的风险就增加0.18倍。4.ROC分析表明:在COPD患者中,IL-33对AECOPD的最佳诊断值为288.96 pg/ml,其中敏感度为93.8%,特异度为80.0%。ST2对AECOPD的最佳诊断值为3.56 pg/ml,敏感度为76.3%,特异度为92.5%。结论1.AECOPD患者的中性粒细胞、NLR、CRP、PCT、IL-33、ST2明显高于SCOPD患者,而FEV1/FVC、FEV1%pred则低于SCOPD患者。2.在AECOPD和SCOPD患者中,IL-33和ST2与多数炎症指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AECOPD患者IL-33和ST2与肺功能中FEV1/FVC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而SCOPD患者仅ST2与肺功能中FEV1/FVC具有较好相关性。3.在COPD患者中,FEV1/FVC是AECOPD的保护因素,而IL-33和ST2为其危险因素,并且对COPD患者进行IL-33和ST2检测可以辅助诊断AECOPD的发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而有助于早期识别AECOPD并对其及时干预。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食管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其发病的隐匿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发展到中晚期,导致治疗难以奏效。表观遗传的异常调节可作为肿瘤进展的动因之一,其异常调节是指在不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染色体发生变化,而致使表型遗传的转变。表观遗传的主要机制包括DNA甲基化和可逆的组蛋白共价修饰(如组蛋白的乙酰化、甲基化和泛素化等)。KDM4C是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家族的成员之一,参与组蛋白去甲基化和染色
学位
工业中很多催化反应工艺过程基于多孔催化剂在反再系统中的连续循环,如流化催化裂化、甲醇制烯烃等工艺,在反应过程中会发生多孔催化剂的结焦失活,定期检测结焦催化剂的焦炭成分对监控和调整装置的运行状态具有重要意义。其中,焦炭的H/C质量(摩尔)比是最重要的检测参数之一,它可以反映装置的汽提效率、产品分布等重要信息。但是,目前市场上针对多孔催化剂积炭H/C比的检测一直缺乏准确的专业分析仪器。现有TPO、TG
学位
随着石油资源逐渐重质化和劣质化,如何实现劣质重油的清洁高效转化显得尤为重要。延迟焦化工艺是国内处理劣质重油的首选技术,但存在液体收率低且油品品质差、高硫石油焦利用困难等问题。国外的灵活焦化技术虽能有效处理劣质重油,且无高硫石油焦利用困难等问题,但由于该技术来源国外,专利使用费高,目前在我国并没有工业化应用。因此,如何发展出更为灵活、适应性更强的重油加工技术来实现劣质重油的轻质化是当前炼厂面临的重大
学位
背景木聚糖酶是降解植物细胞壁的一类酶系,在工业上有广泛的用途。木聚糖酶来源于GH10、GH11、GH43等家族,由于GH10、GH11家族分子量小,空间结构简单,因此,目前对GH10、GH11家族研究广泛,GH43家族研究较少。对不同物种来源的GH43家族基因群体遗传学分析,确定其演化规律基础上,进行酶分子改造,研究重组酶与原酶酶活力差异,进而探究GH43家族基因与功能的演化关系。这种演化关系分析
学位
背景随着时代发展,心血管疾病逐渐成为疾病致死原因的首位。目前该类疾病的治疗方案仍是以药物治疗、冠脉介入治疗等为主,并未完全治愈疾病。然而罕见病例报告表明出生数小时的新生儿心梗后心脏结构和功能可恢复正常。近年来无数研究者致力于心肌再生机制的研究,发现模式动物(斑马鱼、蝾螈等)心肌再生过程中参与调控的信号因子与胚胎发育过程中调控心脏发育的信号因子部分重合。哺乳动物胚胎期心脏损伤后心肌再生机制的研究将为
学位
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ZIFs材料)是一种新型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具有结构与功能多样性及高比表面积的优点,同时ZIFs材料还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卓越的化学稳定性以及持久的多孔性。ZIF-8材料作为最有代表性的一种,因其优良的性能,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而目前传统合成ZIF-8的方法普遍都有着一些不足,比如高原料配比,滤液无法回收利用,生产条件苛刻,生产成本过高等等,因此本文对合成ZIF-8材
学位
背景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最新数据统计显示,全球成年糖尿病患者达5.37亿,其中超过90%的患者属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T2DM并发症对患者健康、生活质量和寿命影响巨大,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等大血管并发症是T2
学位
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多赋存于南海海底泥质粉砂型沉积物中。泥质粉砂型沉积物中黏土的存在会导致天然气水合物的生成动力学、储层渗流特性和开采过程中的储层响应特性、产气特性等显著不同于纯砂型沉积物中。目前关于天然气水合物的实验模拟研究多集中于纯砂体系,而黏土体系的相关研究却鲜有报道。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在充分调研南海海域水合物沉积物中黏土的物质成分组成以及各类黏土的物化性质后,分别在四种不同的黏土沉积物体系中考
学位
近年来,人类社会越来越关注绿色环保问题,而CO2浓度剧增,使温室效应等环境污染不断加剧。因此,CO2的固定和利用问题成为国内外科学工作者研究的热点之一。从低碳的角度来看,降低CO2排放量的一个基本策略是对其资源化利用,生产高附加值的化学品。丙烯酸及其附属产品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而活化不饱和烃与CO2反应合成丙烯酸及其附属产品是可行的合理利用CO2的方式,但CO2的稳定性给它作为合成原料的利用带来
学位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治疗终末期髋关节疾病的重要方式。THA的手术方式多样,哪种入路能够获得更加理想的临床疗效,一直是争论的热点。后入路(Posterior approach,PA)需离断外旋肌群,导致关节稳定性降低,容易后脱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技术快速发展,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