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回顾,以及对中国入世、欧元全面流通、欧盟东扩等新情况的分析,对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并对中国在新的机遇与挑战面前应该如何面对与欧盟的经济贸易关系提出了几点建议。自中国与欧盟(欧共体)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后,双边经贸关系经历了稳步发展时期(至1989年)、低谷时期(1989-1992年),从1993年起,双边经贸关系重新恢复,并进入一个新的全面发展时期。经过中欧双方的共同努力,中欧经贸关系目前进入成熟稳定的发展阶段。双方在贸易,投资和经济合作与援助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各自的经济都因此而获得了长足进展。随着中欧互信程度的加深,将更有利于双方在许多新的领域合作的开展和深化。近20年的中欧经贸关系发展轨迹表明,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是始终与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同步的。2001年12月11日,中国经过10多年的努力,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该组织第143个成员国。入世把中国市场带入了全球贸易体系,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二十天后,从2002年1月1日起,欧元被正式引入比利时、德国、希腊、西班牙、法国、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奥地利、葡萄牙和芬兰12个欧盟成员国的流通领域,12国货币将退出历史舞台。中国入世和欧元正式流通是中国与欧盟各自经济发展的重要契机,也为中欧经济的发展前开了新的历史篇章。在2002年12月13日的哥本哈根欧盟首脑会议上,欧盟15国完成了与波兰、匈牙利等10个中东欧候选国的入盟谈判,它们将于2004年5月1日起成为欧盟正式成员国。欧盟东扩是欧洲大陆实现繁<WP=44>荣、和平和民主的一次机遇,也为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1999年1月1日,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宣告正式成立,欧元诞生。经过三年的过渡期,从2002年1月1日起,欧元开始流通。欧元的全面流通,增强欧盟内部向心力和凝聚力,提高欧盟对外影响力和抗争力。总的看来,欧元全面流通从长期看将对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产生积极的良性效应。有助于中欧贸易扩展,增加相互投资,商品流通,产业合作。而且,可能使我国摆脱过分的单一的依赖美元的不理想又无可奈何的状况,使我国在对外交易中增加选择的主动权和灵活性。但另一方面,由于欧盟经济形势不稳定因素较多,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抬头,这将给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合作带来新的挑战。国际贸易中的汇率风险加大,欧盟区域内的封闭性和保护性相对增加,我国外贸企业的欧元转换成本增加,这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对欧盟的出口。经过15年艰苦谈判, 中国终于在2001年12月11日加入了世贸组织,这给中欧经贸关系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必将给双方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增添新的动力。中国“入世”为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有效的体制和法律保证,为中欧双边贸易的持续发展创造互利的良好外部环境。中国“入世”使中欧双边贸易领域的拓展和规模的扩大, 双边贸易额将大幅度增加。中国“入世”使中欧双方相互投资增加,其他经贸合作关系将更加密切。从而,加强了中欧双方企业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企业国际竞争力。但另一方面,由于WTO规则的二重性,双边经贸关系在世贸组织规则的“保护伞”下摩擦会增多。双方倾销与反倾销的斗争会更加激烈。而且,中国对于WTO规则以及技术标准还需要熟悉和认识的过程,这将直接导致中国在中欧贸易过程中处于劣势。冷战结束后,出于政治、经济、安全等多方面的考虑,欧盟开始其东<WP=45>扩的步伐。欧盟随着其东扩的实现,市场范围不断扩大,同时欧盟作为世界经济发达地区,其市场的内在支撑力较强,对中国也有极大的吸引力。欧盟的扩大在给我国带来更大市场及经贸合作空间的同时,使其它国家想利用欧元各国情况的差异在贸易和经济合作中发挥优势增加了难度。欧盟内部市场深化增加了区内的保护性和封闭性,给区外带来的排斥效应可能对别国经贸利益造成损害。这些中、东欧国家在经济、贸易结构上与中国较为接近,与欧盟互补性较强,他们一旦加入欧盟,在发展经贸关系上天时、地利与人和方面都比我国占据明显优势。面对着这些新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应采取积极的、主动的战略性对策,在发展中寻求解决矛盾的方法,在发展中回避和化解不利制约因素。充分利用WTO规则,“以人为本”,加强对国际标准的研究与学习,完善经济法律保障体系,并努力提高中国的经济实力。从长远看,中欧双方在经贸领域的合作必定会有更多的潜力和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