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私募股权投资作为一种新型投资方式,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高收益渠道,推动了被投资企业的价值发现,PE逐渐进入社会公众的视野,国际上PE已经成为继银行贷款和IPO之后的第三大融资渠道。我国私募行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并且随着创业板的设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各项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现已进入统一监管时代下快速发展的新阶段。目前国内关于私募股权投资对被投资企业的影响来源于对国外成熟资本市场的认识。国外的许多研究结果表明,PE的介入会对企业的价值和经营绩效产生正面效应,能够完善被投资企业的治理结构,为被投资企业融资的同时,也能够为企业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但是我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发展相对较晚,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指引不完善,国外学者的研究对于我国是否具有指导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结合我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发展的实际现状,选取了从2009年10月23日到2015年12月31日长三角地区上市的共153家公司为研究样本,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私募股权投资的介入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关于企业经营绩效选取了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经营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主要方面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进行刻画,并且对有私募股权投资背景的机构按照不同的声誉等级进一步细分高声誉和低声誉私募股权投资背景,考察不同声誉背景下的私募股权投资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实证方法采用了描述性统计,因子分析、Manny—Whitney U非参数检验法和多元回归方法进行分析。最终得出有无私募股权投资背景在企业经营绩效的四个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声誉等级的私募股权投资背景在盈利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在其他三个方面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但是这种差异性要比有无私募股权投资背景的差异小,接近于显著性检验概率值。最后根据理论和实证分析的结果,并且结合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发展的现状,提出发展我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政策建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