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君子”理想与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塑造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gu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语》的“君子”理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孔子所倡导的理想人物形象,也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所推崇的理想道德人格。我国目前正处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人们的道德品质在经济体制的影响下受到了严重冲击,加之改革开放以来,国外某些不良思想的影响,大学生在道德人格的塑造上感到迷惘,大学生的道德人格现状与“君子”理想的道德人格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论语》中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的高尚道德逐渐被当代大学生所忽视,取而代之的是严重的厌学情绪、价值观的功利化、奉献精神的缺乏、拜金主义严重、对待弱者态度冷漠等不良道德行为。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精英,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国家重点培育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对中国未来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论语》中的君子理想如“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等都与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的要求紧密契合。深入挖掘《论语》中的“君子”理想,将孔子对君子的道德人格要求运用到当今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塑造中去,努力为培养大学生健全的道德人格提供有效借鉴。本研究将重点分析《论语》中的“君子”思想,尽力还原孔子所阐述的“君子”这一人物形象的道德人格特点。在了解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现状,理性分析大学生道德人格失范原因的基础上,找到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培育与孔子“君子”理想的契合点,从实践层面为塑造大学生健康的道德人格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为高校开展大学生的的道德人格教育工作提供有益借鉴。为达到以上目标,本研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并最终服务于实践的研究思路,重点采用文本分析法和文献法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首先,以《杨树达论语疏证》一书为原本,结合孔子的时代背景和相关文献,梳理“君子”一词随着时代发展所体现出的不同内涵,探寻《论语》中孔子阐述的“君子”理想,挖掘孔子时代君子人格养成的基本途径。其次,结合现实情况,对近几年发生的关于大学生道德人格缺失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当前大学生道德人格缺失的主要表现,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三个方面分析大学生道德人格缺失的主要原因,重新审视当前大学生在道德人格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再次,从实践的视角为当代大学生健康道德人格的塑造提出建议。将当代大学生健康道德人格的塑造放在当今社会主义建设的大环境中,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的前提下,与时俱进地吸收《论语》中孔子关于“君子”理想的思想,从传统经典文化中汲取能量,为当代大学生塑造健康的道德人格注入新的活力。
其他文献
城市湿地公园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雨水调蓄、净化和生态修复等多方面功能。以翔安新城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鼓锣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进行再生水回用、雨水排放
《山海经》是一部具有文学特色的地理著作,具备了山水游记的特点。其以山川湖海为对象的描摹不仅仅是地理大观的再现,也是其文学特色的集中体现。在依山傍水和移步换景的游记笔
<正>编者按:本刊的"中华美学精神"栏目已经连续推出了4期,较为立体地呈现了中华美学精神,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肯定和支持。除了已经刊发的论文之外,还有部分论作将目光聚焦到"器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凯瑟琳.安.波特的《被遗弃的威塞奥尔奶奶》与尤朵拉.韦尔蒂的《熟路》这两篇小说中两位奶奶的人物形象,揭示出她们的内心孤独与渴望,并认为她们虽然经受着
四十年来,中国美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美学通史研究最为可观,形成了美学思想史、审美范畴史、审美文化史、审美意识史等不同的写作范式。中国审美范畴研究最能体现中
本文根据对南京青奥会部分大学生志愿者的实践情况的调研访谈情况,对大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展开研究,探讨了从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三方
目的:研究用针灸疗法联合康复锻炼疗法治疗脑梗死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咸宁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对其接受治疗的情
对天然林保护工程所产生的巨大经济、生态效益进行指标量化和多角度分析评价。
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关键。但是,由于专业建设理念落后、专业建设标准缺失以及专业建设机制不完善等原因,导致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建
<正>2010年1月,卫生部下发了《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我院作为、生部首批试点医院,积极响应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落实基础护理,为人民群众提
会议